贵州苗寨学生用民族技艺自制校服 义卖作品收获价值
【解说】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的黄古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苗族刺绣、纺织、扎染等各项技艺保存完好,民族文化丰富。长期以来,当地黄古小学把民族文化充分结合到兴趣教学和学习生活中,学生们通过自制蓝靛染民族校服,组织围巾义卖,收获民族技艺和创作价值。
【解说】近日,记者走进黄古小学,蓝白色相间的丝巾披满学校二层吊脚楼长廊,布面如海浪般随风翻动,学生们身着靛蓝色的民族校服,在校园里玩耍。
【解说】植物提取出来的蓝色不仅仅用于当地苗族美食姊妹饭上,现在广泛运用在学生自制的校服和围巾中。在学校的“苗族技艺传授室”,民族课老师万秀英正在给学生们演示染布的制作,现场,她在染缸里上捞或下放成衣、布料进行染色,而她精心“养育”的几大缸颜料里,呈现出土黄水、墨绿丝、蓝色泡,几番操作,一条蓝色的布料就展现出来。
【现场声】蓝靛染技艺传习师 万秀英
如果它(颜料)没有一种(褐)绿色在里面,一条条的绿丝在里面,就是死的,有活的它才能上色,如果没有活的,它就上不了色了,它是有生命的。
【解说】为了养活蓝靛染活菌群,万秀英每天不仅要给每个染缸增加一斤蓝靛泥,还要加入一斤米酒,以此来让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能学习到染色,通过近一年的兴趣课程,学生们学会了蓝靛染,穿上了他们自染的校服。
【同期声】贵州省施秉县黄古小学学生 邰秀梅
这个过程就是拿白色的衣服放进缸里面泡起,然后再拿出来,然后再让水(滤)掉一些,再拿去晒,晒干了就可以穿了。现在我们的校服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解说】如今,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习的围巾扎染技术也收获到了相应的价值反馈。2022年,在浙江临安锦城四中同学的联谊下,黄古小学共义卖出80条围巾,换到了60个学习台灯,同时,通过社会爱心人士的采购,学生们也换到了漱口杯、毛巾等生活用品。
【同期声】贵州省施秉县黄古小学学生 潘雨秋晨
老师教我们染色,我们拿这些围巾去换(床上)三件套(等生活用品),我们感觉很有成就感,我们感觉手工做的这些东西很有价值。
杨健 王艺伟 袁超贵州黔东南报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