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河南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水润千顷田 粮香飘万家

发布时间:2022-05-18 15:33:00来源: 人民日报

  河南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水润千顷田 粮香飘万家(深阅读·关注耕地保护与利用)

  核心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地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河南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新农田水利,推广精准灌溉,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发展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确保粮食的稳产、增产、高产。

  智能灌溉 浇地更节水

  在河南省太康县五里口乡王寺安村,一大早,村民崔战场就来到自家麦田里。把地里的喷雾浇灌带和地头的出水口一个个接好后,崔战场用遥控器对着200米外的机井房轻轻按了一下,清澈的水流从机井里汩汩流出,顺着地埋管流向各个浇灌带,水雾均匀地喷洒在麦苗上。“遥控一按就能浇地,搁以前都不敢想。”坐在地头,看着眼前的灌溉设备,崔战场很满意。

  2017年,崔战场在村里流转了700亩耕地,种植小麦等农作物。“那几年,地里机井少,浇地多的时候还得排队,往往一等就大半天。”回忆起头几年,崔战场最大的愿望就是浇地可以方便点。

  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把更多的“望天田”变成“高产田”,2019年太康县开始在全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据统计,2019年—2021年,太康全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2.5万亩。

  崔战场家承包的700亩耕地也在此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中。“现在家家地里都建有灌溉管和排水管,既不用担心地旱,也不用担心地涝。田间道路、机井桥等设施也都建设好了,刷卡浇地,还能遥控,别提有多方便了。”崔战场说。

  自打这700亩耕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后,农技人员也常常来地里指导他开展土地改良。测土配方,深耕细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这几年,崔战场家承包的农田年年都取得大丰收。“现在,光小麦一项,亩产都比以前增加了200多斤。”稳产增收,崔战场种地积极性越来越高。

  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显著效益,2022年,五里口乡加快了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规划和申报工作。五里口乡党委书记梁增智说:“本批高标准农田项目涉及五东、包庄等5个行政村,覆盖耕地面积1.6万亩,受益人口1.3万余人。”

  集约改造 生产更高效

  “这茬小麦经过前阶段的追肥管理,目前长势还不错,应该有个好收成。”最近,在河南省扶沟县永珍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主穆永珍看着眼前的麦田,脸上满是幸福。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各地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扶沟县也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引导村民通过开办家庭农场,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食产量。

  “国家出台这么多好政策,让我对种田特别有信心,觉得当农民也有奔头。”穆永珍与家人商量后,决定筹建自己的家庭农场,尝试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农业。

  疏通渠道、平整土地、架设地埋线、铺设滴管喷灌、盖仓库、建温棚……一番重整后,小而散的耕地变成了整齐划一的高产地。

  “农场根据不同地形,划分出两个种植区域:面积大的地块作为粮食作物区,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另一块作为经济作物区,种植洋葱、萝卜、娃娃菜等。这种分区分类种植模式,不仅利于日常管理,提高土地产值率,还增加了抗风险能力。”穆永珍介绍,“县里组织农技专家定期上门指导,我们购置机械有补贴,还有免费的种子、化肥、农药送到家。”

  借助国家惠民政策,穆永珍的农场先后添置自走式喷药机、植保无人机等各种农机30余台,基本实现了粮食的耕作、播种、喷药等环节全程机械化。

  目前,扶沟县512个家庭农场、1920名家庭农场劳动力已全部纳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动态管理,农场耕地水平也明显提升,逐步从中低产农田迈向高产农田。

  科技赋能 管理更方便

  在河南省商水县的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高科技让普通的田间管理变得更高效。

  走进示范区的农田,除了常见的成片连方、沟渠相连,还配套了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监测等科技设施。

  这些设施统一联网,在智能中枢控制中心的协调指挥下,农业设施既能独立高效运作,又能协同配合,为农民提供实时数据。“现在田管再也不忙了,盯着屏幕动动手指就行。”示范区相关工作人员说。

  “过去都是雇人浇地,一人一天最多浇10亩,现在电脑控制,一天就能浇完所有地。”说起自动化灌溉系统,商水县枫未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邱守先很满意。

  据了解,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从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到着重提升高标准农田地力水平,加强土壤治理,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地力培肥技术,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通过地力提升,确保农产品产量更高、质量更好,让老百姓吃得更好、更放心。”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毕京津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