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尊重感染者从体面的称呼做起

发布时间:2022-05-12 11:26: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尊重感染者从体面的称呼做起

  “对面楼清羊了”“今天小区惊现3个小阳人”“两只小羊统统消毒”……最近,全国多地出现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上对感染者的称呼也发生了变化。很多人戏谑地将感染者称为“小阳人”“羊”,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新表述。比如,将感染者转移至方舱称为“抓羊”“牵羊”,把向封控楼运送物资叫做“投喂”等。

  对此,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调侃,不必太语言“洁癖”,很多使用这些称呼的人也只是一时跟风,并无恶意。但是,称呼本身即能代表一种看法、一种态度,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被指称者在社会中的处境。正如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所阐释的,某些针对传染病的修辞方式的确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具体到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而言,则关系到他们能否被尊重、被善待,是否会被排挤、不满等情绪伤害。因此,严肃地审视针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的诸多修辞是否妥当、是否道德,绝不是小题大做。

  为了及时阻断病毒传播,实现精准防控,的确有必要对居民进行医学概念上的区分,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也有义务配合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但是,若是在社会层面戏称他们为“小阳人”“羊”等,则存在污名化感染者的风险。一方面,这些指称过度放大了“感染者”这一身份,很容易遮蔽其作为普通公民的其他面向。要知道,他们并不是疫情统计表中的一个冰冷数字,而是本该在校园里自由活泼的学生,在工位上正常工作的上班族,能够与父母时常见面的儿女……他们本身也是无辜的受害者,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合理的需求,感染后更是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此时,他们更需要的是关怀、帮助,而不是被冷漠、戏谑地指称为“羊”。

  另一方面,各种污名化、物化感染者的说法,暗含着一种“划界”、歧视的疏远态度。动辄用“小阳人”“几只羊”等话语称呼感染者,也是将其划为与“我们”不同的“他者”。语言的调侃可能变成现实的枷锁,这种歧视性指称,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感染者在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在语言的暗示作用下,一旦被贴上“羊”的标签,感染者就容易被疏离、被另眼相待,甚至遭遇“社会性死亡”,难以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需要的是温情的团结互助,而不是人为制造隔阂。前段时间,一段播客内容让我深有感触,有位嘉宾分享道:在观察过小区邻居对阳性病人的态度后,自己感到很庆幸。因为没有人会因为小区有阳性病例而大加抱怨,也没有人会极力阻挠正常出院的治愈者回家。

  其实,这正是一个社区、社会给人带来安全感的关键所在。当大家都在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参与防控,用人性化、温情的方式善待邻里,自然能形成正向的互助循环,自己最终也会被温暖和安全感所包围。相反,如果一味污名化、贬抑、歧视感染者,只会加深误解,加剧病患的耻感和恐慌,使其在上报行程、轨迹时有所恐惧、犹疑,增加疫情防控工作的不确定性。

  可见,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正名,警惕各类加诸他们身上的“有毒”修辞,绝不是“反应过度”。对一个群体的社会化称呼,本身就折射出我们如何看待他人,并继而影响着这一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抱有更多尊重、更多共情,是文明社会的要求,也是科学防控理念的体现。因此,不要以为随手发一个“羊”的表情包无伤大雅,也不要因为“好玩”而跟风滥用不当指称。尊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应当从给他们体面、恰当的称呼做起。

  任冠青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