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五四”在珠峰度过
他们的“五四”在珠峰度过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 讯 员 肖 坤 刘 阳
“明早采样,咱们还是同一时间准时出发,分土壤队和径流湖泊队两个小组。大家务必带好采样所需要的全部工具。明天天气情况应该不错,以防万一,大家还是多备些衣物和干粮……”
五一劳动节当晚9∶00,当大多数人都沉浸在节日的轻松氛围中时,珠峰大本营帐篷里,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刘勇勤教授正在叮嘱第二天外出采样的师生各项注意事项。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队伍里有3位“80后”、1位“90后”,他们都是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的青年教授和青年研究员,另外还有3位“90后”和1位“00后”硕博研究生。
这支年轻的团队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的冰川微生物科考分队。半个月前,几位怀揣科研梦想的年轻教师和4名青年学生,参加了“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这个节假日,他们在巍峨神圣的珠穆朗玛峰度过一个难忘的青年节。
5月的珠峰,早上的空气温度都低于0℃。2日早晨7∶30的大本营一片寂静,忍着高原反应的头疼,顶着刺骨的寒风,兰大科考分队的队员们走出了帐篷,有的去采夜里的新降雪样,有的去查看大气微生物采样,还有的在工作帐篷里准备前往海拔4800米区域进行土壤和水体采样的工具等。
已经在“世界屋脊”进行了一周科考的队员们,每天都需要在珠峰不同海拔高度采集冰、雪、大气、土壤、径流、湖泊等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样品,采集范围最高达到6500米。其中,径流和湖泊这类水体样品的采集对于科考队员来说尤为艰辛。首先是因为径流温度更低,负责水体采样的队员需要克服水中的低温环境,在径流或者湖泊岸边完成采样以及水体环境监测任务。
其次,采样期间,有时还会遇到严酷的雨雪天气,这就进一步增加了采样难度以及对科考队员身体和意志的考验。”同样在早晨出发的青年研究员张蔚珍带着苏玉博来到水体采样点。“幸亏今天天公作美,没有雨雪,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个好消息。”
科考期间,队员们每天都要外出采样约11个小时,午饭只是简单吃点提前备好的面包、饼干、矿泉水,简单休整半个小时,便继续进行采样作业。20∶00左右,赶在天黑前才能返回珠峰大本营。
但到了这一刻,他们的工作仍没有结束。
采集回来的样品还需要进行预处理,特别是水体样品需要在48小时内完成对水体中细菌、病毒等生物的过滤和固定。“如果不及时固定,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病毒特征会发生很大变化,影响实验结果。同时,因为我们采集的水量很大,进行预处理后就能更轻便地把样品带回实验室进一步分析。”刘阳说。
简单晚饭后,师生常常需要轮班处理样品,有时会连续工作到凌晨一两点。
“巅峰使命2022”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是本年度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仪器设备最先进的一次综合性科考。此次珠峰科考重点聚焦珠峰地区的环境变化,从大气、水、生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察,围绕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中科院、北京大学、兰州大学、西藏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均参与科考。
根据考察计划,团队预计5月20日左右完成本次考察任务。在这个特殊的青年节,科考队员背起行囊,继续在广袤无垠的雪域高原,探索冰川微生物的奇妙世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