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脂质外壳结构首次揭示
新冠病毒脂质外壳结构首次揭示
或是抗病毒药物重要新靶点
国际战“疫”行动
科技日报北京4月26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据25日发表在《脂质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英国卡迪夫大学科学家首次详细说明了新冠病毒脂质包膜的分子组成,并表示它可能成为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新靶点。
了解新冠病毒脂质包膜的构成可帮助实现选择性的治疗靶向,同时避免破坏宿主细胞膜。研究人员猜测,与刺突蛋白不同,包膜不会受到病毒突变的影响,所以它将是一个始终如一的靶标。
此次,研究团队使用质谱仪创建了一张新冠病毒的脂质包膜的详细图谱,发现它主要由磷脂组成,但与健康的宿主细胞膜不同,它含有非常少的胆固醇。这些发现表明,有机会通过药物治疗靶向口腔中的病毒,而不会对人体自身细胞造成附带损害。
此外,为了测试一种含有表面活化剂(一种破坏脂质的化学物质)的含漱液是否可降低口腔中的传染性,研究人员对新冠肺炎住院患者进行了一项小规模的临床试验。
在这项试验中,27名患者接受了4种不同类型的口腔漱口水中的一种。这4种漱口水中,两种含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一种含有聚维酮碘,另一种含有生理盐水。
试验发现,所有4种含漱口水在漱口后1分钟都降低了唾液中的病毒载量。最有效的是含有CPC和肉豆蔻酸异丙酯的漱口水,接受该种漱口水的患者在初次冲洗后的60分钟内,几乎没有发现口腔中存在活病毒。其他含有聚维酮碘或无菌盐水等化合物的配方降低病毒载量的效果最差,仅在60分钟时才显著发挥作用。而含有CPC和苯甲酸盐的漱口水没有显示出持久的效果,病毒载量仅在1分钟内显著降低,因为苯甲酸盐降低了CPC杀死病毒的能力。这表明配方是“关键”。
研究表明,在医疗保健环境中,特定配方的漱口水可靶向脂质包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新冠肺炎传播,它也可能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等其他呼吸道感染病毒的有效途径之一。
研究人员警告称,漱口水不能针对下呼吸道中的任何病毒。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新冠病毒是上呼吸道还是下呼吸道感染引起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