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居家期间学生和家长如何相处? 专家:不要监管,要赞赏

发布时间:2022-04-15 15:14:00来源: 广州日报

  居家网课期间学生和家长如何相处?怎样适应?

  专家:不要“监管”要“赞赏”

  孩子居家网课,没有老师的管束难以自律怎么办?平日里白天可以眼不见为净的家长,如今几乎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孩子上课时那颗躁动的心,自己也忍不住火冒三丈,一触即发的亲子冲突如何避免?高三的同学,尤其是平日走读的,如何静下心来在全封闭的校园里专心备考?针对学生和家长们关心的种种问题,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广州市天河第一小学心理科组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肖冬梅老师和广东实验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鹏老师给出多个实用性建议。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小学篇

  问题一:

  每天看到娃上课时扭动的身躯和空洞的眼神,默念一百遍“亲生的”也无法阻挡我体内的“洪荒之力”,想立刻冲上去提醒,又怕反而会影响到他的专注力,怎么办?

  肖冬梅:这段时间,家长要做的首先是照顾好自己,只有自己精神好了,情绪好了,才能好好对待家人,好好对待工作。如果心里焦虑,翻来覆去睡不着,可以尝试学习一些放松的技巧,比如腹式呼吸,每一次呼气出去时想象自己的烦恼都呼出去了,肩膀更放松了,全身放松了,很快就能入睡。身体感觉好了,精神状态就会好,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家长思考该用什么方式提醒孩子专心上课,说明大家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希望自己的提醒是有效的,并且不破坏亲子关系。只是不管我们用什么方式去提醒,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我被监视了,我被否定了。这会让亲子处在对立否认的状态,那么任何提醒,孩子都不会接受。我们可以把关注点从“孩子不认真听课”转为“孩子认真听课”,对孩子表示赞赏。其实一天网课下来,孩子总有认真听的时候,我们如果跟孩子说:我刚才看到你很专心在听课,连我在门外经过都没发现,你是怎么做到的?孩子就会自动回忆自己认真听课的某个阶段,然后很开心地讲述他的专心历程,我们会发现他明天会更专心。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说,我们就可以为他描述细节:“我看到你眼神很专注,听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离开电脑,作业也独立完成了。”家长还可以有其他描述。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被关注了,并且是被正面关注了,他就会更有动力去做得更好。

  这里我们要注意不要在孩子听课的过程中去鼓励,而是在课后一个轻松的氛围下进行,不然不管我们的语言说了什么,孩子都会觉得自己“被监视”了。

  问题二:

  如果实在忍不住吼了娃或者打了娃,事后要怎么补救才好?

  肖冬梅:家长实在忍不住吼了娃或打了娃,可能是娃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才会让家长情绪失控,让孩子看到一个真实的家长,让他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这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当然了,补救是必要的。最好的补救就是开诚布公地跟孩子讨论事件,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这么做这么说,也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会情绪激动。彼此都就自己没做好的部分道歉。家长要注意,这种开诚布公的讨论行为不要只出现在矛盾冲突之后,而是在“喜、怒、哀、惧”任何情绪事件出现后都可以亲子讨论,彼此分享为什么开心,为什么烦恼,为什么害怕。孩子会很喜欢家长这种开诚布公的氛围以及彼此平等交流的感觉。如果这种交流只出现在矛盾冲突后,孩子潜意识里可能就会不断制造矛盾冲突,然后享受亲子讨论时光了。

  问题三:

  娃重新夺回了电子设备使用权,偷偷玩游戏怎么办?

  肖冬梅:孩子偷偷玩游戏是因为他知道父母会反对,父母越禁止,孩子越要玩,偷偷玩更刺激,更能激发孩子“玩”的欲望,父母的制止经常会激起孩子的愤怒。倒不如让他光明正大、安安心心地玩。家长干脆和孩子一起玩,多听听孩子说玩电子产品的快乐,认同他的快乐,为他的快乐而快乐。这样的亲子氛围下,跟孩子做好一些底线约定,比如:网课时不能玩;作业没完成不能玩;晚上9点后不能玩;吃饭不能玩,每天运动一小时。如有违反,没收手机1小时。其他时间就给予孩子自由权。家长会发现,当我们能真心分享孩子游戏的快乐,给予他自由决定权,孩子其实是可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的。

  有家长说算了吧,孩子根本不会遵守底线,约定也没用。那是家长把顺序弄反了,我们说要先建立起良好亲子关系,先共享游戏快乐,然后才订立底线。当孩子有违反时,我们要没收手机,那就平和而坚定地没收,不指责、不抱怨、不发泄,尤其不要陷入与孩子的争执中。有些孩子会抵抗家长没收手机,嘴上会不停抗议,为自己辩解,说家长很坏等等,此时家长要稳住自己的情绪,不跟孩子争论,坚定地、安静地把手机收走就可以了。以免被孩子带了节奏,彼此陷入情绪的漩涡。

  中学篇

  问题一:

  中学生可能更愿意自己待在家里。如果父母去单位上班,又担心孩子不自律,要怎么跟孩子事先沟通好?

  杨鹏:家长会有这样的担心,一定是因为家长本身对于孩子的教育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首先要为家长“点赞”。这样的担心并不完全是多余的。中小学生情绪比较容易波动,更倾向于做简单愉快的事情和回避困难的、易引起焦虑的任务,这些表现都再正常不过了。其实,无论对于成年人还是孩子,在环境让人分心的诱惑中保持自律和专注,都是一个不容易的课题和挑战。

  因此首先,家长和孩子在这一问题上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避免苛责”。对于尚未成熟的孩子独自一人居家学习时的自律程度,家长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期待——孩子居家学习,自律是很宝贵的,不能完全做到自律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应该对孩子的状况听之任之,反而更需要与孩子妥善沟通。

  家长不妨跟孩子约一个谈话的时间,并且谈话可以参考下面这几个步骤:

  1.询问孩子居家学习的感受,注意既要了解积极感受,也要了解消极感受。

  2.和孩子分享家长自己的一个观察,即居家学习或工作时人的自律性和专注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和挑战。

  3.让孩子知道,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孩子或大人自己的问题,而是大部分人在这种环境中都会遭遇的困难。

  4.与孩子一起分析居家学习时如果没有尽量自律和专注,分别在短、中、长期视角会带来的利与弊,比如短期会觉得轻松好玩,中期会造成学习效果不佳、影响后续学习的基础和进度,进而影响考试升学的选择和结果,长期则可能会滋长好逸恶劳、做事不专注的不良习惯,对工作和发展均带来不利影响。

  5.与孩子一起探讨,居家学习期间,怎样才能既让自己享受到愉悦和欢乐,又让自己的学习收获尽可能好的效果。尤其可以鼓励孩子去体验当其他人都沉溺在短期享受里的时候,自己却能更勇于面对分心与诱惑的挑战,以及通过努力去实现学业上充实的收获等更加“高级”的快乐。

  6.鼓励孩子对自己居家学习的自律和专注程度进行觉察、评估和记录,比如每个半天给自己的自律度与专注度进行0-10分的打分,每晚家长与孩子进行回顾和讨论,对于积极的地方及时肯定,对于不足的地方一起探讨对策。

  总之,在自律专注的培养道路上,家长和孩子更应该成为一路同行的伙伴,而高压监管往往只会培养孩子对于“他律”的依赖性。

  问题二:

  平时是走读的高三学生,现在突然封闭,觉得有点紧张和不习惯,怎么办?

  杨鹏:从走读一下子换成在学校住宿,的确是一个需要适应的环境转变。然而既然这已成定局,其实也就不再需要有任何纠结。虽然你可能会感受到一些学校住宿不如走读之处,但不妨也多想想这一变化的好处,比如节省了上下学的时间,在毕业前夕和同学有了更多机会相处,更重要的是还能减少在校外时感染病毒的风险。可以告诉自己,这样的情况或许很快就结束了,但即使仍然需要持续一段时间也没有关系,因为你本身就具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问题三:

  天天居家上课,被爸爸妈妈管着,觉得好烦,怎么调整?

  杨鹏:对于很多学生而言,烦的可能并不是居家期间有更多机会面对家长这件事,而是家长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和做法,例如带着不信任的感觉进行“高压监管”,或是频繁地嘘寒问暖结果造成对学生自主安排活动的打扰。

  面对这类情况,可以尝试用“三明治法则”与家长进行沟通:

  首先(即“三明治第一层”),可以向家长表达对于家庭可以给自己提供居家学习的各种条件的感谢。如果你觉得比较害羞、说不出口,也可以换成表达自己在家学习时的一些积极正面的感受,最好还能体现出这些感受里有家长的功劳;

  然后(即“三明治第二层”),可以委婉地向家长表达自己在某些方面遇到了一些困扰,可能会比较需要家长的协助,待家长进一步了解时再告诉家长他们的哪些做法比较让自己感到困扰;

  接着(即“三明治第三层”),赶在家长开始产生防卫心理、觉得委屈或愤怒之前告诉他们,你完全理解他们是出于关心你、为了你好,才会有那样一些做法,再次感谢他们为你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另外,也可以和家长商量,有没有一些方式可以让他们感到更加放心,然后在你自己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力地去做,家长很可能自然就会不再需要重复之前的做法了。

  如果上述过程用口头方式表达让你觉得比较困难,也可以换成书面方式表达,如可以给家长写张小纸条,或者发一条文字消息。无论口头还是书面,语气都可以尽量轻快一点,不要把氛围搞得太沉重和严肃。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