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管理规定3月1日起实施 大数据“杀熟”被明确禁止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3月1日起实施
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算法已围绕大家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少互联网用户在享受到算法便利的同时,亦频频遇上大数据“杀熟”、算法操纵榜单、算法过度推荐等问题。
据了解,近日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在今日起正式实施。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静
“只要搜索过某地的酒店,平台会不断地推荐给我”“有些优惠券在朋友的手机上能领取,我的手机上就没有”“曾经在平台搜过某品牌的帖子,我就经常收到推送”……生活中,经常听到手机用户如此吐槽。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输入“大数据杀熟”关键词搜索,页面显示共有2243条结果。随机浏览有关投诉内容,当中涉及外卖平台、电商、网约车、共享单车、旅游电商平台、票务平台等。
去年12月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与互联网公司联合制作的首份《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2021)》显示,网络个人隐私是民众当下最为关注的安全问题。70%公众感到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50%公众担心遭遇网络诈骗。另外,50%公众担心下载手机客户端不安全。
针对广大消费者关心的大数据“杀熟”,《规定》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应当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
对于用户权益保护方面,《规定》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用户选择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相关服务。
“随着国家对于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治理力度加大,目前大数据杀熟等现象有所好转。”产业观察家丁少将指出,管理规定出台后,对于互联网平台经济生态的发展有两大影响,一是推动从“野蛮”发展到有序发展的转变,让平台企业的运营纳入有效监管之下;二是有效保障消费者、店铺商家、服务从业者(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的合法权益,让平台经济健康可持续运营有了更细化的制度保障。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早前表示,迫切需要对算法推荐服务建章立制、加强规范,着力提升防范化解算法推荐安全风险的能力,促进算法相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上线运行
2月28日,据“网信中国”公众号消息,从3月1日起,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据《规定》要求,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提供服务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填报服务提供者的名称、服务形式、应用领域、算法类型、算法自评估报告、拟公示内容等信息,履行备案手续。
据“网信中国”表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仅对备案主体所提供的算法推荐服务及服务中使用的算法推荐技术进行备案,信息由备案主体自行填报,该备案不代表对有关主体、算法、产品、服务等的认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备案结果用于宣传和其他商业用途。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