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崔雪琴:原村土布绘就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24-03-11 15:40:00来源: 光明网

  本报驻河北记者 范海刚

  2月28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原村土布文化产业园新年正式开工第一天,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雪琴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织娘”们聚在一起,认真倾听、记录大家的想法,再一次完善她的建议。“我从基层来,不仅要告诉大家乡村的喜人变化,更要把乡亲们关心的问题带到大会上。”她说。

  从一台织布机到350台织布机,从1乡1村到6乡17村,从简易的村委大院到原村土布文化产业园……经过19年的发展,崔雪琴如今成为赞皇县知名的乡村振兴带头人,更成了乡亲们信任的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土生土长的赞皇人,崔雪琴曾经走出农村做服装生意。2005年回村时,看着儿时热闹的农村仅剩老人、妇女和小孩留守,崔雪琴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崔雪琴深知,要想让农村恢复活力,没有产业肯定不行,凭借多年在服装行业积攒的经验,她把目光聚焦在家乡老一辈纯手工制作的土布上,决定回乡创业。

  乡亲们手头不宽裕,崔雪琴就提供纺车、织布机等设备,还免费对“织娘”进行培训。为了让村民踏踏实实地种棉花,崔雪琴干脆把户口从城里迁到村里,让村民安心跟着自己一起投身土布事业。

  建立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成立雪芹棉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非遗工坊……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崔雪琴一步一个脚印推动赞皇原村土布纺织技艺保护传承,形成“公司+合作社+工坊+农户+产品”经营模式,同时,原村土布纺织的各类工序日益完善,达到72种。如今,原村土布文化产业园已经拥有“织娘”300余名,加上其他工序工人,职工超过1000名。作为河北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赞皇原村土布非遗工坊入选了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非遗产品融入大众生活,创新是绕不开的话题。“为了让土布时尚起来,从2016年起,我们先后与武汉纺织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并且设立实践研学基地,相继开发了丹霞、壁画、青铜器、草原游牧等不同系列共110种花色,目前总花色达到1900多种。”崔雪琴表示,高校学生在深入了解原村土布后,发挥才能,为原村土布的创新注入了活力。

  为擦亮品牌,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制定了企业生产标准,并参与河北省手工土布面料地方生产标准制定,使得其产品质量有了可靠保证。随着企业开发的服装、服饰及床上用品三大类300多款产品成功进入城市商圈,并在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原村土布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崔雪琴说,村民在知道自己织的布、做的衣服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后,非常高兴。

  “随着原村土布文化产业园、原村土布博物馆、农展馆、村史馆的建立,周边乡村旅游也有了起色。”崔雪琴说,农产品售卖、农家乐等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有前景。未来,崔雪琴还计划筹建原村“布”落,将其打造成为中国传统手工制造小镇,以“非遗+”不断激发乡村活力。

  今年,崔雪琴带来了《关于政府搭建平台 赋能涉农小微企业标准认证和品牌建设的建议》,提出由政府组建服务专班,统一为企业提供“导认”“导评”等服务,指导标准认证和品牌培育,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乡村致富路。同时,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产品特别是非遗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并推动这些产品进超市、进商圈,带动农民增强“造血”本领,助力乡村振兴。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