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绍敏委员建议:建立省际补偿机制,提高粮食主产区种粮积极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杨杰 秦珍子 杨月 朱彩云)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蓝绍敏表示,“粮财倒挂”“种收失衡”是我国粮食净调出省从2003年的13个减少到目前5个的重要原因。
蓝绍敏说,由于气候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机遇等原因,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不够平衡。2023年,13个粮食主产省(区)产量合计10834亿斤,占全国77.9%。7个主销省(市)产量合计597亿斤,占全国4.3%,需要大量调入粮食。但由于粮食生产投入大、利润少,产粮区聚集经济要素的能力和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的能力受限,大多数粮食主产省(区)发展水平低于主销省(市)。
蓝绍敏以黑龙江省举例。该省67个县多为农业县,平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全国平均的27%。很多种粮支持政策需要地方配套。黑龙江省依安县2023年配套粮食保险资金2000万元,占县财政收入5%,获得的产粮大县奖励只占财政支出的0.94%,平均1斤粮1分钱。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蓝绍敏建议,在上述政策设计过程中,应把中央纵向支持政策与省际横向补偿政策结合起来,加大产粮大省、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支持力度,让粮食主产区钱袋子更鼓、获得感更强。
此外,综合考虑主产区的总产量和调出量、主销区的自产量和销售量、粮食的品种、人均占有量、种粮的比较效益和机会成本、地区的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按多大量补”“按多少钱补”等核心标准。
与此同时,还要引导粮食主销区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支持域内企业到粮食主产区投资,共建粮食生产基地、仓储设施、加工园区和营销网络,促进主产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在《粮食安全保障法》基础上,指导主销区出台地方法规,把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形成举国共担粮食安全重任的浓厚氛围和稳定格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