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当一群社会保障专业的大学生开始做调研

发布时间:2024-02-28 16:36:00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陈晓 刘胤衡 记者 黄冲

  2023年重阳节这天,一群小朋友在成都市锦城社区长者之家表演,台下的老人兴致勃勃地观看着。“孩子们有的忘记了动作,有的跳错了方向,看得老人们开怀大笑。”四川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研二学生文涵子对在社区调研时看到的这一幕难以忘怀,“一老一小相融而乐,如果不是走到基层社区,很难有真切的体会”。

  社会保障关系国计民生,与人们养老、医疗等民生福祉息息相关。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组织的“全国大学生社会保障优秀调查报告与案例分析报告”征集活动,旨在鼓励社会保障专业在校大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关注与思考社会保障领域实际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本届征集活动收到了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共计200余份作品,学生们关注的问题涉及养老和服务、婚姻和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方方面面。文涵子的《“一老一小”幸福之花何以绽放:成都市锦城社区老幼复合共融生态构建的逻辑理路与协同治理机制》、内蒙古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大三学生杨若云的《“强县域,强基层”县域医共体如何促进基层医疗提质增效——以多伦县总医院为例》位列其中。当一群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开始做调研,他们有哪些新体验和真实感受?

  以问题为导向是打开调研的正确方式

  受《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2)》的启发,杨若云和团队准备调研县域医共体课题。

  一直以来,我国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持续补短板、创机制、固基层,不断扩大医保覆盖面,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网。但同时,我国医疗资源仍存在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衡问题。“县域医共体表明要在县域基层地区的医疗卫生领域发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共’字是桥梁与纽带,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串联起来,共谋发展。”杨若云说,“我对县域医共体非常感兴趣,更想做一些拓展延伸和深度学习”。

  杨若云和团队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总医院医共体建设实践探索,萌生了深度访谈闫卫军院长的想法。 他们心里直打鼓,身为院长的他会在百忙中抽时间和陌生的大学生交谈吗?“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必须勇敢迈出去,不然就是空中楼阁。”杨若云对团队成员说。

  他们从医院官网查询到电话,经过多次努力,联络上闫院长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访谈。“闫院长非常热心,有耐心,给了我们莫大支持。做调研就要以问题为导向,勇于尝试,会让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杨若云说。

  在对成都市锦城社区老幼复合共融生态构建调研前,文涵子和团队成员认为,孩子父母可能不太希望让小孩和社区的老人接触。

  经过调研,她发现很多年轻父母对于老人和孩子的互动大多都持积极态度。家长们认为,这可以增强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和理解能力,希望他们从小能够学会尊重老人。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研更没有发言权。”初步调研情况和团队的调研预期不一样甚至有冲突,文涵子和团队成员重新调整调研问题,力求进行高质量调研。

  “一点一点坚持下来的感觉真好”

  “如果把社会看做一个大家庭,老人和小孩在身心防护、及对环境的需求上有很多相似性,所以‘一老一小’问题可以统筹解决。”文涵子认为,“国家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表明,一方面老年人的照料和情感需求在增加,另一方面要关注到老年人的长寿红利,即老年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调研团队聚焦拥有4万多居民的成都锦城社区,探究老幼复合共融生态构建逻辑理路与治理协调机制。“老年人和小孩既可以是老幼共荣的供方,也可以是有效需方,理论上可以有效达成老幼共荣的愿景。”

  年轻父母要上班,0-3岁孩子谁来带?父母渐老,日常起居谁来帮?居家养老是基础,社区养老是依托。确定了调研方向后,文涵子和团队成员开始为期1个月的实地调研。

  调研一般在周末进行。“我们9点到达社区,一直到下午4点钟左右回学校。”文涵子将5个人的团队分成不同小组,针对锦城社区两委、锦城综合体负责人、老年居民、社区儿童及其父母等展开访谈。

  撰写调研报告是团队成员认为“最难的部分”,仅案例部分就有两万多字,“最怕提出来的问题、建议不具备专业性,压力很大。”文涵子和团队成员时常见到学校凌晨两三点的样子,他们经常坐在学校咖啡馆里熬夜讨论。“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把调研内容串起来、构思出报告的清晰脉络。”她用“头脑风暴”来形容那段时光。直到调研报告提交截止时间最后几分钟,文涵子还在修改完善。

  让他们感到庆幸的是“大家都坚持下来了”,调研结果得到了指导老师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多名专家的认可。“一点一点坚持下来的感觉真好。”杨若云说。

  在调研中实现自我突破和成长

  文涵子和团队的调研报告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社会保障优秀调查报告与案例分析报告”优秀成果奖,令她感到收获良多,“更加相信团队协作的力量”。

  “分配任务时,大家思考的是自己适合写哪一部分,能把哪一部分完成得更好,而不是挑最简单最容易的来做。”文涵子感慨道。

  通过调研,杨若云感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变得“立体”起来。“我们在教室上医疗保险专题课、阅读相关书籍,这更像是平面知识的学习。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我们弄清楚了制度运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可操作性,让知识走下纸面,更接地气、更鲜活了。”

  更可喜的是,文涵子和团队成员在调研中实现了自我突破和成长。“调研要和人打交道,团队中有人性格比较内向,很少主动与陌生人讲话。通过一次次尝试,他们克服‘社恐’心理,顺利地完成访谈任务,人也变得更加开朗、积极主动了。”

  四川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蒲晓红教授点评认为,这些调研课题针对养老和服务、婚姻和生育等民生问题,抓得很好很准,研究思路清晰,能够通过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对策,符合公共管理或者社会保障的学科要求。

  杨若云和文涵子希望此次调研能够为推动解决社会保障中的“痛点、难点”给出新时代的青年方案,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像一老一小的问题,我们年轻人都会遇到,我们未来也要考虑生孩子、孩子交给谁来带、谁来给我们养老等问题,这很切实。”文涵子说。

  “做调研时,能够感受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有政府有社区,从政策到操作层面都在考虑人们的切实需求。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做法,能够形成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合力。”这次社会调研,让杨若云感到“上瘾”,也让她意识到很多不足,如前期的调研还不够深入、相关文献阅读不够多、知识储备依然有欠缺。“我们在这次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积累,会在下次调研时加以完善、提升。”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