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火箭兵”这样磨砺血性胆气
寒冬时节,战鼓擂动,火箭军某部一场实兵对抗训练火热上演,导弹正在缓缓竖起,突然,导调组下达“关键号手减员”的特情,难度超出预想,一时间官兵被逼入绝境。
“党员骨干跟我上!”接到指令后,某发射架长临危不乱,迅速进行号位重组,发射班组短时间内完成数百个操作动作。不一会儿,导弹“锋芒出鞘”,成功摧毁“目标地域”。
在训练场上可以看到,任务中该部党员骨干当先锋打头阵,带领官兵一举啃下“敌”卫星临空、指挥所遭火力打击、心战攻击等多块“硬骨头”,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成功对“敌”实施多轮火力突击,展现了“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战斗精神。
该部领导介绍,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他们坚持“军魂为本、育人为要、服务打仗”的原则,将战斗精神培育贯穿到练兵备战的各方面全过程,通过任务淬炼、教育感召和文化滋养,进一步激发官兵练兵热情,砥砺战斗品质,着力提高政治工作服务备战打仗的贡献率。
“回望我军辉煌战史,面对强大敌人,革命先辈们无所畏惧、奋勇杀敌。如今我们执掌大国长剑,更应该拿出‘钢多气更多’的胆气血性,争取新时代更大的荣光。”训练场上,火箭军一级优秀政治教员、上尉李俪颜正利用训练间隙,融入战位开展随机教育。她一边与战友们分享训练心得、查摆短板弱项,一边组织官兵围绕“新时代,战斗精神如何培育、怎样发扬”展开讨论。
据了解,该部为创新教育形式将教学组织模块化、精细化,拓展教育场地、遴选优秀教员,推出好讲稿、精品式、形式活的系列“微课”,用兵言兵语进行思想互动,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以“大众化”促“大众学”,盘活教育的一池春水。一名宣传科干事坦言:“创新教育形式,教育事半功倍。”
史料文物展厅内,数百件实物、数百幅照片记录着这支部队从无到有、日益强大的创业历程。“这件导弹尾罩残骸承载着部队第一茬官兵白手起家流下的汗水、众志成城取得的荣耀……”展厅内,解说员赵晓丽动情地讲解着官兵攻坚克难赴大漠戈壁发射“争气弹”“荣誉弹”背后的故事。
听完赵晓丽的讲解,新毕业干部李树尧深受触动:“作为新时代高原火箭兵,更应该迎难而上,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
“外练筋骨皮,内练英雄气。”该部坚持把打造战斗文化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载体,创作具有“兵味”“战味”的文化产品,开展“唱响战斗歌曲、讲好战斗故事、观看战斗影片、写下战斗格言”等洋溢战斗激情的文化活动,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战斗精神;广泛开展向战斗英模、身边先进典型学习活动,用好网络平台和驻地红色资源,鼓励人人书写强军格言,让官兵在思想碰撞中坚定价值追求;充分利用实兵演习、野外驻训等重要时机,锻造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品格。
前不久,一场导弹测试装填训练正在进行。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但官兵们坚守战位,一丝不苟地进行每项操作。起吊导弹、翻转弹体、精准装填……随着一连串精确无误的操作,官兵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测试装填任务。在场的一名指挥员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导弹号手,不仅要有智慧的大脑,还要率先垂范锻造一颗勇敢的心。”
一次,该部奉命转至高原执行发射任务,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对于官兵来说无疑是不小的挑战。谈起这次经历,有着26年军龄的一级军士长梁占江记忆犹新。他患有关节炎,膝盖刺痛得一度无法上车。身边战友一再劝阻,梁占江都婉言谢绝,“任务大于一切,上了战场怎能后退!”说着便卷起大衣往膝盖上一裹,强忍疼痛继续执行任务。在他的感召带动下,战友们斗志昂扬,出色完成发射任务。
“强军目标在召唤,不畏艰险敢较量……”不久前的一天清晨,营区大道里,官兵高唱着自创的《勇毅前行歌》,士气高涨、斗志昂扬,步伐整齐迈向训练场。近日,该部再次组织比武考核,官兵铆定战位谋战研战,成功处置道路遭毁、通信瘫痪等一系列特情。
潘一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龚阿媛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