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形态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方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历史和时代制高点,将“中华文明”与“国家”首次并列,将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赋予中国这一历史实践主体,将五千多年来的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当代中国与未来中国凝聚一体,展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大一统的精神追求,实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与统一性在国家层面上的高度结合,产生了具有历史性、国际性的理论超越,有力反击并彻底击破了西方关于中国历史断代断层的错误论调,为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前沿理论课题开辟了新视角与新方向。
国家是文明的载体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准确概括,也是对人类社会文化、文明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历史性描述。
马克思在致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科夫的信中指出,社会是“人们的交互活动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出现,文化伴随而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指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化既包括积极的、有利于人类进步的内容,也包括消极的、不利于人类进步的因素。文明是文化中积极的、进步的部分。文化需要经历长时间的扬弃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文明。随着民族历史进程的推进,新的文化内容不断产生,有利于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部分被保留下来,成为该民族文明的组成部分,并促进了该民族文明的丰富完善。因此,每一个时代的文明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文明与国家的发展具有高度的同步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在此意义上讲,国家是文明的载体,中国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中华民族历经一万多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了延绵至今的中华文明与坚强统一的中国国家形态。
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中国国家形态延续的保障
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固然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因素,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使中华民族始终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始终追求国家统一、天下大同、世界和平,始终能够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始终坚持自信自强、开放包容、守正创新,为中国国家形态的延续提供了根本保障。
近代以来,国家的存在方式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冲击,旧的国家形态在世界地理大发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并在强烈抗争的过程中被迫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历史,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羞、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尽管如此,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百年屈辱挫折中自强不息,无数仁人志士艰苦探索救亡图存之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华民族找到了正确的道路,避免了许多古文明被毁灭和旧的国家形态被解体的命运,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承、文明得以延续,国家得以延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哲学的新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即马克思主义国家哲学。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起源、形式、本质、类型、消亡等进行了严谨科学的判断。马克思恩格斯也对近代中国进行过专门研究,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中认为中国革命是“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但由于时代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并未预见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光辉未来。
社会主义五百年,在近代中国这样的国土面积辽阔、人口规模巨大、经济社会落后、内忧外患严峻的东方古老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相关论述,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哲学的新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责任和历史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资本主义国家形态“文明中的野蛮”,奠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社会制度,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是“文明国家”的象征。但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缺陷和其对外殖民掠夺的野蛮行径,并在《神圣家族》中提出了“文明中的野蛮”概念,将其视为“文明世界的根本缺陷”。
马克思主义指明,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进步与文明发展有着本质联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不依靠发动战争、殖民掠夺、压迫剥削实现的现代化,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殖民掠夺、国强必霸的新路,破解了资本主义国家形态“文明中的野蛮”。这就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中国继续繁荣发展中华文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新时代中国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拓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哲学提供了实践力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经由“第二个结合”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明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科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思想、理念、文化、制度等具体层面的理论关联和内涵相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将“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中华文明”进行理论结合与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并指明,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国大地长出来的,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理论创新指向实践要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经由“第二个结合”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明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载体,新时代中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条件下,以一种符合人类发展进步历史大势的国家形态回应了人类社会关切与期待,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哲学的新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2ZDA020)阶段性成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