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开创性贡献

发布时间:2023-12-26 11:26: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毛泽东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次飞跃的重要表现,是党的青年工作顺应历史方位的不断变化而持续取得重大成就、发生深刻变革的根本原因。毛泽东青年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正确道路,使中国共产党青年观不断丰富完善。

  ——————————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本土化时代化任务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发展场域及相对应的发展时期:一是列宁等共产党人在苏联以及苏联影响的原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本土化时代化,这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丰富和发展,但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而中断了历史进程。二是中国共产党持续实现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我们党青年观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进程,肇始于建党初期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探索实践,形成和巩固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青年工作方面取得的历史成就和创立的理论成果,毛泽东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第一次实现全面系统的中国化时代化。

  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发展与青年本质的实现有机结合

  青年作为社会结构中独立的社会群体而存在,首先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因此在西方率先出现。基于对社会制度演变的科学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科学揭示了青年的本质在于“新”,他们代表未来的发展指向,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人类发展的未来。中国青年成为社会结构中独立的社会群体,是五四运动的产物,青年的本质自此得以逐步彰显。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虽然有对青年本质的探讨及讴歌,但历史上一度更多的是对青年的束缚与误解。毛泽东深刻指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切事情,小孩子和青年人是没有发言权的。中国的青年人受封建家庭封建社会的苦太大了。”毛泽东在五四运动中看到了青年群体的伟力,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的革命和创新的本质,全面权威地嵌入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进程之中。他深刻指出青年的本质在于朝气蓬勃,更有希望。1939年12月,在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毛泽东深情指出:“满堂青年,朝气蓬勃。”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使青年的本质得到更全面的展现。毛泽东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发展与青年本质的实现有机结合。“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他还指出,青年的本质在于斗争最勇敢最坚决、最积极最有生气。在反抗阶级统治的斗争过程中,“劳苦青年群众占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在斗争中他们又是最勇敢最坚决的”。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

  深入分析中国青年发挥的不可或缺作用

  青年价值是青年群体或青年个体作为客体,满足社会、政党、阶级、阶层、社区、家庭等主体的某种或某些需要的质量、层次或程度,具有可比性、历史性、相对性等特征。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价值的国家、民族、政党视阈和阶级分析法,结合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学生运动展现出的青年价值,深入分析中国青年对于国家、革命事业、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民运动等发挥的不可或缺作用。“夫青年乃国家之精华”,陕北公学毕业同学“是进步分子,是创造新中国的分子”,这是强调青年对国家尤其是新中国的重大价值。如果没有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无论工厂、农村、军队、学校的革命事业,没有青年就不能胜利。”这是强调青年对革命和革命事业的重大价值。“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大的传播和接受,首先也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这是强调青年在接受、传播、创新先进思想中的重大价值。“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强调青年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价值。“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这鲜明揭示了青年对于人民运动的重大价值。

  以历史使命、党的中心任务引领青年和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明确提出“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把青年的个人发展与时代责任、历史使命统一起来,把个人发展置于历史使命的历史逻辑之中。工业革命引发的经济社会变革和现代性的增长,日益成为青年发展的动力,也必然成为青年的历史使命。在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反抗外国压迫和封建制度压迫的革命运动从未停止,但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取得彻底胜利;每个时代的中国青年都积极参与这些革命运动并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并未能通过这些革命运动解放自身,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青年发展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工作环境。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深刻把握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没有把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作为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把中国革命任务的时代主题、党的中心任务与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有机结合,以历史使命、党的中心任务引领青年和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相持阶段,毛泽东向在抗大学习的青年明确历史使命:“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建设新中国而永不退缩,勇往直前,要坚决地为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奋斗到底!”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上,他向青年深情号召:“中国将来一定要发展到社会主义去,这样一个定律谁都不能推翻”,“一定要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一定要把旧中国改造为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必然成为青年的历史使命和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1950年,毛泽东为《北大周刊》纪念“五四”题词:“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此后,他多次深情寄语青年和号召青年,“学生要能耐艰苦,要能白手起家。”“团结起来,坚决地勇敢地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明确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发展目标

  “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是青年工作和青年政策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认为,经济社会变革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把社会引向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要培养适应这一历史进程的“全新的人”,把社会发展青年和青年发展社会相统一,把青年作为目的和手段相统一。毛泽东既坚定继承弘扬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关于“新人”的青年发展目标,又针对中国传统社会忽视青年体育、劳动教育以及进行片面的智育等弊端,明确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发展目标。早在1917年,毛泽东就强调体育、德育、智育三者并育,“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要求“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特别注重共产主义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年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明确指出:“我们所主张的全面发展,是要使学生得到比较完全的和比较广博的知识,发展健全的身体,发展共产主义的道德。”毛泽东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忽视青年的体育和既往教育的弊端,特别强调青年“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几千年来,都是教育脱离劳动,现在要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是一个革命。”劳动教育是毛泽东关于青年发展的关注重点。他在1921年就强调:“不劳动者不得食!”此后又鲜明提出:“劳动可以改造思想,改造人。”他特别强调“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毛泽东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重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的青年发展目标,引领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成长为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期望的“新人”,顺利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毛泽东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次飞跃的重要表现,是党的青年工作顺应历史方位的不断变化而持续取得重大成就、发生深刻变革的根本原因。正是毛泽东青年观开辟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正确道路,使中国共产党青年观不断丰富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时代化推向新的高度,必将不断开辟党的青年工作的新局面,取得更多更好的重大成就。

  (作者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邓希泉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