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小红领巾”的科技盛宴
记者在第十八届“挑战杯”科技成果展示现场看到,几名“红领巾小记者”拿着本子围在一个展位上,听项目负责人解释绿色农药的作用。
10月28日至30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贵州举办。在此期间,贵州省少工委组织“红领巾小记者”和少先队员积极到本届“挑战杯”竞赛采访、参观,并选取了部分少先队员的优秀科技创作进行展示。
来自贵阳市南明区尚义路小学等17所学校的43名“红领巾小记者”穿梭在展厅,通过视频和图文报道等形式,与同龄人分享科技创新的魅力。贵阳市花溪区第三实验学校的“红领巾小记者”林逸轩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大哥哥大姐姐们自主研发的高科技,真是让我大饱眼福,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10月28日至29日,8名“红领巾”的科技作品被呈现在众人面前。“红领巾小创客”们向参观者讲解他们的作品,耐心解答参观者提出的疑惑,记下收到的建议。
黔南州福泉市第三小学少先队员时郡怡向参观者介绍:“我们团队设计的是一个能量的转化演示器,将打好气的气球对准叶片,放出气体,你会发现叶片的转动会使灯亮起来,使用的原理就是将风能转化为叶片的动能,再转化为电能至光能……”
来自六盘水市、毕节市、铜仁市、黔南州、黔东南州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的100名学生和贵阳市花溪区第一小学的337名学生参观了科技展厅,展厅里各种新奇的科学仪器和手工作品让队员们跃跃欲试,老师们生动有趣的产品展示让队员们大开眼界。
六盘水市水城区第六小学学生王思琪说:“此次参观让我感受到了爆棚的科技感。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坚持创新,以后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0月30日上午,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受邀走进贵阳市一所中学,为师生作科普讲座。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用鲜活的实例和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数学之美,他举了许多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航空航天、图像处理、金融经济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中无处不在”。国家柔性电子基础(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阐述了柔性电子技术引领科技创新的作用,勉励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创新精神的思考,成长为未来的科研创新人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