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家意千重:知行合一,在网络文学创作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日前,由中宣部文艺局指导,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江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感受文化遗产魅力 促进网络文艺创作”网络文艺骨干人才研修采风活动在江西南昌、上饶两地开展。
作为网络文学领域代表,著名网络作家意千重参加了此次研修采风活动。意千重称,文艺创作需要碰撞交流,本次研修采风活动及其学习研讨让她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她在创作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在研修采风中收获素材和灵感
作为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网络作家分会主席,意千重深耕古言网文创作多年,代表作为《画春光》《国色芳华》《良婿》等。2021年,“80后”网络作家意千重获得第四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
对于本次研修采风,意千重说这是她第三次来江西。近距离感受江西、触摸江西,让她收获诸多惊喜。她用历史厚重、英勇无畏、文脉昌盛、传承创新来形容眼中的江西。一路走来,她还收获了不少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馆藏丰富,极具生活气息,古人的智慧以及当时的文明发展程度远超我的想象。鹅湖书院和连四纸制作,给我的写作提供了不少素材和灵感。我最近在写一本仙侠小说,望仙谷让我积累了的相关素材。”意千重说,对于此次活动她倍感珍惜,与大家的深入交流让她受益匪浅,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创作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中国传统文化让网络文学扎根更深,维度更广
当前,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它不仅赢得了海量读者,而且成为影视、游戏、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源头。
意千重介绍,《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在2022年播放量前10的国产剧中,网络文学改编剧占7部,豆瓣口碑前10的国产剧中,网络文学改编剧占5部。
在意千重看来,网络文学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以一种简单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承发扬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精神内核贯穿始终,让网络文学扎根更深,维度更广。”意千重说,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心怀热爱,她在作品中融入了诸多文化呈现,比如瓷器文化、茶文化、唐代牡丹文化等等,就是想要让更多人知道中华文化的魅力。
坚持做正确的事,不被流量裹挟
从2009年开始,意千重开始网络文学创作,至今已完成15部小说,将近两千万字,出版了简体、繁体、泰文小说24部113册,多部作品被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并获得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重点作品扶持,售出了有声、影视版权,以及翻译成韩文、泰文、越南文在当地上线。
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曾是意千重梦想的奖项。如今获奖已近两年,谈到这一奖项带给自己的改变,意千重坦言,在珍惜荣誉的同时,她也会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对于创作选题她会更加慎重,下笔也会更为仔细认真,考虑得也更多。
“坚持做正确的事,传承的同时还要做好创新,不被流量裹挟,静心尽力,时间会给出答案,终将被看到。”谈到未来,意千重说,她的下一个目标,或者说今后的创作目标,都是努力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具有独特中国魅力的好故事。
意千重透露,她出版的第一本繁体小说,也是实现再版的第一本简体小说《国色芳华》,将于近日开机,成为她的第一本成功实现影视化的小说。“希望它能展现出繁荣昌盛的盛唐气象,具有独特魅力的牡丹文化之美,以及自立自强、奋斗不息、创造幸福的女性精神和力量。”
好的网络文学作品离不开三要素
意千重称,作为一名“有野心”的网络作家,她经常思考的问题就是:怎样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语境下,让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喜爱,让它的生命力、影响力更加长远。
“对于网络文学来说,读者是根基,失去读者,就等于失去了光彩和未来。”对于如何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网络文学作品,在意千重看来,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要有鲜明突出的特色,接地气,以人为本,让广大群众作为普通人的你我他,看到真正想看的好故事,从而产生共鸣。二是要有寓教于乐的内涵,让人觉得有意思,开卷有益。三是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本事,让人舒服快乐,不知不觉地产生认同。
意千重坦言,想要做到以上三点的确很难,她有时也会茫然和焦虑,而此次研修采风中与大家的交流探讨,治愈了她的焦虑。“因为大家都在努力,都在坚持。我想,只要始终脚踏实地,做好功课,坚持知行合一,不断进取,总会一次更比一次好。”她说。
对于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意千重从创作者角度谈道,不可忽略文学的社会性功能,创作者应该写出立意端正,能够带给广大读者正向精神力量的作品,这是确保作品和行业长久生命力的基石。 (光明网记者邱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