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河“保卫战”
■这是“九河下梢”天津近些年来面临的最大的一次泄洪“大考”。
■巨大的水量之下,这些河流的河堤时刻面临考验,尤其是个别薄弱堤段、堤防可能出现渗漏、跌窝、管涌等险情,如不及时处置,将增加决口风险。
■守住大清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守住了大清河南部区域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水位在下降,胜利在望。”8月10日,一名在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大清河河堤上守了几天几夜的救援人员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当天早上,大清河水位明显下降,被洪水淹了的树上的水位刻印线下降了20厘米。一些救援队正陆续从这里撤离。
这是“九河下梢”天津近些年来面临的最大的一次泄洪“大考”。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情报预报处副处长杨邦向媒体表示,近期,海河流域的子牙河系、大清河系、永定河系分别发生了编号洪水,海河流域正在经历洪水的演进过程,防洪工程体系正在经历1996年流域大洪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天津市水务局最新洪水测报显示,截至8月9日17时,永定新河累计下泄入海10.01亿立方米,大清河已累计向独流减河行洪4.21亿立方米,独流减河累计下泄入海3.64亿立方米。子牙新河已累计下泄入海2.92亿立方米。通过这3条河流下泄入海的水量达到16.57亿立方米,相当于115个西湖的水量,行洪仍在持续进行中。
巨大的水量之下,这些河流的河堤时刻面临考验,尤其是个别薄弱堤段、堤防可能出现渗漏、跌窝、管涌等险情,如不及时处置,将增加决口风险。其中,行洪压力较大的是永定河的永定河泛区和大清河的东淀蓄滞洪区。8月1日,随着东淀蓄滞洪区启动,大清河河堤的安全备受关注。守住大清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守住了大清河南部区域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大赶考”
大清河河堤最关键的“考期”是8月9日这天,然而,即将赶赴“大考”的救援人员从前一天晚上就进入了“战时状态”。
据天津市水务局洪水测报,8月9日凌晨,大清河将迎来本次行洪的峰值。9600余人守护在大清河抗洪一线,迎战洪峰。与此同时,在后方也有不少人严阵以待。
8月8日,接到过境的洪水即将达到峰值的消息后,拥有丰富救援经验的中国安能现场测量队队长刘攀也不免有些紧张。连日来,他和徒弟负责水位监测,从而判断河堤的高度够不够、是否需要加高。据他观测,这几天,洪水水面较平,没有太大的危险。但随着峰值的到来,守堤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8月8日19时许,在大清河北堤一处背河坡脚,巡堤人员发现了一处管涌——在堤坝的背水面有一股五指宽的水流往外流,好在这是一股出水量较小的清水流。虽然问题较小,但想到大清河水位正在上涨,巡堤人员的心还是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当时,中国安能集团湖南应急救援基地救援分队分队长李云迅速带领处置人员赶赴现场。经研究分析,决定采用反滤围井进行处置。他们先清除地面杂物,并挖除10至20厘米厚的软泥,用土袋错缝围成井状,在“井”内分层铺设20至40厘米厚的反滤料(粗砂、中石子等),并在反滤层顶面设置排水管,把水排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刘攀、何志喜和其他队员一起运送砂石,40公斤一袋的砂石,一共扛了200多袋,用来堵住渗漏点。
当日20时30分许,管涌风险成功被处置。何志喜紧张的心情稍微有所缓解,但还是担心,“洪峰即将到来,未知的情况谁也无法预料”。
大清河的水位一直保持在高位,洪峰过境的那个时段,李云一直在巡堤,也一直在盯着水位。他发现水位一共上涨了20厘米左右,并不明显,他所负责的河段堤坝也没有出现险情。
洪峰顺利过境,李云如释重负。他说:“昼夜奋战,终于确保了一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很自豪。”
9日早上,刘攀看到洪峰平稳过境后,“心情瞬间好了许多,都没什么压力了”,何志喜也松了口气。两人又投入新一轮的水位高程监测。
天津市水务局洪水最新测报显示,截至8月9日17时,大清河台头段水位6米,独流减河进洪闸水位5.31米,独流减河进洪闸下泄流量1330立方米/秒,达到7月31日行洪以来的最大值。河水流速平稳,没有发生险情。
事实上,那天晚上,解放军、武警官兵、中国安能集团、央企及天津市施工企业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共计9600余人,在大清河抗洪一线集结,随时准备防洪抢险。
“追”着洪水跑
洪水不断演进,过去几天,天津完成了8万多人大转移,台头镇等乡镇的老百姓被转移了出去,镇上的房屋都被贴上了封条。台头镇街道上贴着救援车辆标志的车辆随处可见。
大清河水势平稳,河堤上却是一片繁忙景象。各个点位上都有巡堤人员,他们边走边蹲下查看是否存在险情;大货车不断驶入堤坝旁的公路,运送防洪物资;穿着迷彩服的解放军扛着沙袋往坝上运,加高堤坝。
中国安能唐山基地现场指挥员赵俊磊是“追”着洪水从河北来的。8月4日12时,大清河洪水抵达天津市界,距离台头镇两公里。当天下午,赵俊磊抵达位于台头镇的大清河河堤,开始守堤。
赵俊磊介绍,中国安能救援队将负责巡堤的人员分成25个小组,每个小组24小时不间断地守着一段堤坝,随时查看水位变化、穿堤建筑物是否有异常、背水面是否有崩塌和漏水等。
95后青年龚子博负责12号段河堤。作为中国安能武汉救援基地抢险技术员,龚子博与同伴们也是“追”着洪水来的。龚子博参与过很多次洪水救援,也守过不少大堤。在他看来,此次巡堤的线路较长,巡堤难度不小。河堤周边潮湿,炎热天气下,不少巡堤技术员的皮肤出现了红疹。河堤的背水面就是村庄和农田,蛇鼠较多。他最担心的是蚂蚁、老鼠、蛇在堤坝底下打的一些陈年老洞导致堤下土石松动,水从坝底下渗过来。
“14号点位,有冒水。”龚子博拿着棍子,看到有水的地方就要去刨一刨,查看是否有风险点。8月4日,刚开始巡堤的龚子博就发现了一处管涌。守堤6天,他在同一段堤上来来回回走了上百趟,对背水面的每一个小水坑都了如指掌。他发现的4处小型管涌都得到了及时处置。
8月5日,在巡堤时,赵俊磊与救援人员在台头镇北堤发现了两处渗水险情,他们立即采取“反滤围井、反滤沟槽、导流沟槽、黏土抛填”等方法,成功排除了险情。据统计,截至7日8时,在他们负责的范围内,像这样的情况一共处理了15处。赵俊磊说,这类问题越早发现越好,可以第一时间采取科学的处置方法,“确保把险情遏制在萌芽状态”。
大清河水位在上涨,堤坝也在不断变高。几千名解放军用数以万计的沙袋筑成一道防洪墙。8月7日6时,在对大清河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段6.7公里堤防加高加固后,武警天津总队1700多名官兵转战子牙河独流镇八堡村段,与该总队新抽调投入的1000名官兵集结,他们将对该段近7公里的河堤加高1米、加宽1.4米。
离小家 保大家
与救援人员一起焦急等待的,还有8万多名安置区的群众。
同台头镇所有的村民一样,58岁的村民孙金平希望洪水快点过去。她想回去看看家里的30亩玉米和花生怎么样了。
8月2日,孙金平与丈夫接到通知就马上准备撤离。当时,她没想到水会这么大,以为去外面住几天就可以回去了,于是就去了不在行洪危险区域的亲戚家。孙金平走得急,只带了几身衣服和一个小挎包。8月9日,孙金平知道洪峰过境了。通过视频,她知道村子没被水淹。
在安置点里,台头镇胜利村71岁的老人郝庆芬也在想着自家种的4.5亩玉米。她记得,1996年那年洪水,大清河水位也很高,“俺们种的地,都是水。只是那时候,没有安置,都靠自己”。
每天吃完饭,郝庆芬都会出去和安置点的其他人聊天,她很快习惯了安置点的生活。从家里出来时,她只带了两身衣裳,安置点给他们准备了凉席、被子、洗脸盆、小凳子等。因为担心老人行动不便,工作人员将他们安排在一楼。“这儿住得可好了,吃的喝的都安排好了,按时按点吃饭,工作人员也很和气。”郝庆芬说。
2002年出生的王绍涵是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洪水,他随时关注着洪水的进展,很想做点什么。起初,他想到台头镇行洪区去帮忙,但没有专业技能,怕给别人添麻烦,于是就到安置点做志愿者。
在安置点内,王绍涵平时会帮郝庆芬这样的老人打饭、陪他们聊天。他看到,一些村民刚到安置点时,明显比较焦虑,待在房间里不愿出来。他经常去跟这些老乡聊天,慢慢地,院子里的人多了起来,他眼看着一些人慢慢有了精神,这让他觉得很开心。
“亲不够的故乡土,恋不够的家乡水……”8月9日下午,记者见到台头镇中二堡村59岁村民杜德路时,他正在安置区休息长廊里,给大家唱这首《我热恋的故乡》。在掌声的鼓舞下,杜德路一口气唱了很多首歌。当天中午,杜德路在安置点吃了午饭,接着去看了电影,然后到楼下和大家聊天。
杜德路和妻子是8月6日到达安置点的。杜德路家里养了1万多尾鱼,平日里摘些鱼塘里的荷叶、莲花、莲子去卖。他打算卖到八月十五,那时,就该卖鱼了。杜德路眼看洪峰过去了,“鱼没事儿”。
虽然洪峰已过,但行洪过程仍在持续。李云与队友们还要在河堤上守一夜。他看到,目前,大清河水位有所下降,但仍不能掉以轻心。
海河流域严重的洪涝灾害发生后,海河流域8个国家蓄滞洪区先后启动,蓄洪18.47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下游地区防洪压力。蓄滞洪区不少老百姓的房屋和庄稼等都受到了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舍小家保大家。
8月9日,财政部、水利部紧急预拨10亿元,对国家蓄滞洪区运用期间群众的农作物、专业养殖、经济林、住房、家庭农业生产机械等水毁损失予以补偿,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本报天津8月10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