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最高检:青少年群体易因猎奇、从众等原因吸食毒品

发布时间:2023-06-26 11:21:00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2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韩飏)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天举行“依法严惩毒品犯罪 强化禁毒综合治理”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检察机关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强化禁毒综合治理工作情况。

  最高检第二检察厅厅长元明介绍,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毒品犯罪37.3万人,占全部刑事案件的8%,同比下降40%;起诉毒品犯罪46.7万人,占全部刑事案件的5%,同比下降33%。

  “批捕起诉数据的下降,说明禁毒工作稳中有进、趋势向好、成效显现,毒品犯罪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元明分析,从办案情况来看,当前毒品犯罪案件呈现以下特点:

  新型毒品层出不穷。新型合成毒品名称、种类不断翻新,更具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青少年群体容易因猎奇、从众等原因吸食毒品,社会危害大。国家逐步列管了合成大麻素等多种新型毒品,检察机关起诉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逆势上升,相关案件量增长较快。

  犯罪网络化明显。犯罪分子普遍使用互联网进行毒品交易,采用电子支付等非接触方式结算,交易流程“人、毒、财”分离,“网络+寄递”的形式成为贩运毒品的重要方式。在交付环节,犯罪分子多使用虚假寄件人、收件人身份和地址,利用“跑腿”“同城直送”等方式寄递毒品;在联系交易环节,犯罪分子除使用大众化的即时通讯社交软件外,还使用“阅后即焚”等新型通讯软件,采用代号、暗语进行联系,犯罪手段隐蔽,证据收集、审查难度大。

  传统毒品以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涉毒犯罪量呈上升态势。随着国家禁毒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不法分子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作为传统毒品的替代物进行贩卖、吸食。部分医疗从业人员在管理、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过程中违法犯罪,导致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失控,甚至流入制贩毒渠道,社会危害严重。

  犯罪呈现年轻化趋势。涉案人员构成累犯、再犯较多,青少年容易成为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滥用的高危人群,并参与毒品犯罪,值得警惕。

  元明还介绍,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不断加大对毒品犯罪案件的监督力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

  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对重大毒品犯罪案件提前介入3000余件,监督立案8000余件9000余人;纠正漏捕8000余人,纠正后起诉7000余人,其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1600余人;纠正移送起诉遗漏罪行1.5万余人次,纠正遗漏同案犯8000余人,其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800余人。如湖南检察机关在办理李某军非法持有毒品案时,深挖彻查,将被遗漏的郭某平等4名制造、贩卖毒品犯罪分子及时追诉,后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年不等。

  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对毒品犯罪案件提出二审和再审抗诉1100余件,已改判287件。经检察机关抗诉,对249人改判加重了刑罚,对14人改判减轻了刑罚。通过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监督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毒品犯罪案件。如云南检察机关指控的邓某运输毒品案,邓某运输毒品海洛因3536克被一审法院判决无罪,检察机关抗诉后,二审法院依法改判其有期徒刑十五年。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