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
中新社北京5月11日电 题:今年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受疫情延宕、经济下行、极端天气、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较大,今年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如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有哪些举措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粮食生产基础将更坚实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1斤为500克),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谈到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用了“三个更强”,一是生产保障能力更强。目前,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粮食生产基础将更加坚实。
二是供应保障能力更强,政府储备粮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和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储备已经达到15天以上;各类粮食企业库存处于较高水平,部分企业商品库存较前些年明显增加,再加上农户手中存粮,全社会储粮层次更加丰富,保障更加有力。
三是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更强,各类企业年均收购粮食8000亿斤左右,有效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政策性粮食投放精准有序,较好满足了企业用粮需求;各地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和工作机制,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和粮食应急保障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是每斤1.17元(人民币,下同),早籼稻1.26元,均比上年提高2分钱,中晚籼稻1.29元、粳稻1.31元,和上年持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11日在上述发布会上说,这样的安排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种粮利益,坚定农民的种粮信心,促进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供应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交织叠加,国际粮食市场频繁大幅波动。“为了稳定口粮生产,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国家有关部门综合考虑粮食的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适当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卢景波说。
多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最低收购价政策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从2004年开始国家陆续在主产区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有效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中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中共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市场形势新变化,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坚持并完善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卢景波说,下一步,将认真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发挥好政策的托底作用,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保障稳定供给 确保“颗粒归仓”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丛亮强调,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丛亮指出,下一步,将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保持市场总体平稳,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精心组织粮食收购,指导各地和有关企业做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切实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确保“颗粒归仓”。
二是加强储备吞吐调节,紧盯重要时段和重点区域,加强粮源组织调度,有效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三是健全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增强监测预警的前瞻性、时效性、针对性,及早发现并妥善解决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