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东西问】朱秋平: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为何让世界惊叹?

发布时间:2023-05-11 14:44: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解说】在中越边境崇左市宁明县城西北约25公里的明江东岸,一幅幅奇诡岩画撼人心魄。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中国岩画遗产、广西世界文化遗产、壮族世界文化遗产三个“零”的突破。崇左市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中国岩画学会常务理事朱秋平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畅谈花山岩画保护等相关议题。

  【解说】千年花山之谜一直广受关注,岩画产生于什么年代?创作者是谁?如今都仍是未解之谜。

  【同期】崇左市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 中国岩画学会常务理事 朱秋平

  我们通过器物比对的办法,发现(壁画上)这些器物,它是战国到东汉时期,我们的壮族的先民使用过的。你比如说环首刀,当时在战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刀具,还有扁茎短剑,特别是羊角纽钟是拿来敲的,是一种乐器,敲打的乐器。在我们广西很多地方有出土过文物,这个就对我们岩画的年代的判断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帮助,判断的一个作用。

  我们就是采了崖壁上跟岩画关系很密切的一些石钟乳,我们80年代采了好像是9个样品,测出的年代是(存在)2600年左右,也就是战国到东汉那个时期,我们最早的一个史料是可以查找到南宋李石写的一个《续博物志》里面,他讲到相关岩画的一些事,“二广深溪石壁上有‘鬼影’”,就是我们两广河流的两边的石壁上有“鬼影”,“鬼影”指的就是岩画。所以我们通过民族学还有历史学进行研究判断,在这一带我们整个左江流域在这里居住的是我们壮族的先民骆越人,当时就有条件作画的,应该就是这一个族群。

  【解说】花山岩画人像中有正身和侧身两种姿势,人像均为两手曲肘上举,两腿半蹲的蹲式人形,既像练兵习武,又如狂舞欢歌。其中,最核心的一幅画位于绝壁的正中,画面上是一个配有坐骑的蹲式“巨人”,高3米多,只见他双腿叉开,屈膝而立,头戴兽饰,双臂高举。而物像中有的似马,有的似狗,还有铜鼓、羊角纽钟、刀、剑、船、太阳等图案。

  【同期】崇左市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 中国岩画学会常务理事 朱秋平

  我们曾经通过一个仪器来测绘,发现我们的顶上,最悬出的这个点的一个位置,垂直下来,它跟我们崖壁的一个最大的距离达到32米,它并不是像我们现在这个位置,距离只有两三米,触手就可以碰到崖壁,它不是这样。

  所以这种情况下你垂藤条,来做这么大的一个绘画工程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它是个负倾角,无论如何攀爬能力多强的人,都是难以实现(绘画)的。

  那么之前还有说是不是洪水涨起来坐船来画,涨那么高的洪水,这人逃命都来不及是吧?所以洪水来了,浮船的办法来作画的这种可能性也基本上是不能够实现的。

  所以后来我们通过这种排除把这些都排除了,只有一个什么办法?可能性应该是搭架子了,我们在2004年也是搭了个架子,就在底下很宽的一个平台来搭,也才搭了20多米,基本上是搭不上去了。为什么?因为竹子它的承重是有限的,然后主要是崖壁,它是负倾角,你搭20多米之后,它已经是顶住了,你想再往上搭的话,你要往河面扩展了,所以这个难度是非常大。

  所以我们想这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他这种搭架子的技术应该是非常的高超,不懂得它是怎么搭的架子。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够,认为它搭架子的可能性是最大。

  【解说】因为岩画的载体是灰岩山崖,属于喀斯特地貌,容易发生风化、开裂,山体渗水也容易在崖面上形成钙化覆盖物,把岩画覆盖。山崖上还经常有老鹰等动物筑巢,使得岩面受到污染。近年来,中国各级单位纷纷进驻,开展花山岩画病害机理及保护治理研究。

  【同期】崇左市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 中国岩画学会常务理事 朱秋平

  首先是这种岩画载体的山崖,它是一个灰岩,是一种喀斯特地貌,它很容易发生这种风化开裂,然后很薄的石片掉落.

  所以研发了一种材料叫做水硬性石灰,就把这种也叫做粘接材料是吧?把它灌注到开裂的一个部位,它们的相容性非常好,所以我们通过这10多年来保护这种分化开裂的病害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控制。

  【解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花山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遗存代表之一,出现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画卷上。2014年贵阳国际岩画年会期间,世界顶级岩画专家敏纳克什博士和其他9位与会外国专家冒着左江洪水,乘坐冲锋舟来到花山跟前,崖壁间,满眼赭红色的岩画图像,密集而壮观,令他们惊叹不已。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慕名前来走访,找寻两千多年前的人类文明密码。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