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教师:拥有良善品质的行动者

发布时间:2023-04-25 16:13: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教育随想】

  作者:屈塬(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从春蚕、蜡烛、园丁以及灵魂工程师等关于教师形象的比喻中可以看出,选择从事教师职业,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更需要具有引领学生主动追求更高人生境界和人性卓越发展的切实行动力。如果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一项以“成人成己”为追求的崇高实践,那么教育世界中师生多元主体共存这一客观事实则内在规定了教师是拥有良善品质的行动者。对此,可通过以下方面来把握。

  良善是教师的内在品质

  在道德哲学和伦理学当中,良善是阐释德性、伦理以及幸福等的关键词,是人的卓越品质之一。而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能够拥有一个良善的社会则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人们希冀在此社会中的所有人都受到良善的对待。

  在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看来,良善意味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命的深切关怀及全权负责,本质上就是爱。这说明,良善并非从邪恶或者非善当中逐渐演变而来,作为一种心灵的平和,它生发于人对自身存在命运进行深切关爱的行动之中,具有自成目的性和完全独立性。由此来看,拥有良善品质的教师是一个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具有强烈责任感和深切关爱的人,他所要观照的是学生的全部生命以及其生命存在境界的持续提升。这是由于,拥有良善品质的教师能够带来良性的人际互动,能够以自身的良善行动唤醒学生主动追求良善的欲望,进而让其以好的品行来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实的教育世界中,我们总是倾向和习惯于依据教师专业制度,包括专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身份等,以及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观念、习俗、经验、惯例和秩序等来认识教师这个职业,并将此作为新教师培养和促进教师发展的依据。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教一个人如何做教师”的层面,无法确保其能够完成我们所交付的教育责任,使教师的职业胜任力打了折扣。必须在此基础上重视培养教师的良善品质,确保他们对学生具有强烈责任感和深切关爱,如此,他们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引领和砥砺学生的生命成长。

  行动是教师良善品质生成的内在路径

  教师的良善品质形成和发展于行动之中,其价值和功能也据此得以展现。

  一方面,教师必须以平等的对话和学生展开沟通交流,进而在观察、倾听、理解和共情中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由此看来,教师的良善品质并非其苦思冥想的结果,它要直面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体验,所要带来的是学生心灵上的变化和革新。

  另一方面,面对学生个性化的生命成长需求以及不断涌现出的新的境遇性问题,教师要充分调动其全部的教育经验、情境性知识和教育智慧,以机智的行动解决学生成长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这一点之所以是可能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拥有良善品质的教师具有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对学生有着发自内心的关爱,保持着对学生生命成长高度的敏感性,能够抓住最好的教育时机,果断作出最有利于学生实现生命成长的选择和行动。在此意义上,拥有良善品质的教师,必须具备在某一教育时机正确行事的行动力、与学生友好相处的临场智慧,以及对自身教育实践进行深刻反思的能力。

  教师良善品质的行动发展

  教育是发生在人际互动之中的实践,教师的行动则集中体现在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实践以促使学生实现更好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之中,最终指向“成人成己”之目的的实现。教师的良善品质只能在行动中得以发展,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决不能依据既定的理论、模式和经验来展开自身的行动,而需要观照学生当下的全部生活,并对其生活保持好奇心,如此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在特定教育情境中的生活体验,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适合当时情境的教育行动,增强学生适应和更新既有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是要在行动中反思。教师良善品质发展的主要依据就是对自身行动所进行的持续性深刻反思,具体包括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行动后的反思、对反思的反思以及对学生鲜活生活体验的反思等内容,从而逐渐形成一种行动反思力,它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教育情境的敏感性,促使其在面对具体教育情境时做出机智的行动。

  三是要和学生共同成长。拥有良善品质的教师能够在切实观照学生的前提下,不仅以自身的爱来唤醒学生爱的情感和意志,以自身生命境界的不断提升来激发学生追求更高人生理想的欲望,也在师生相互砥砺中享受教育的愉悦,在心灵真切的交互中了解、改变和超越自我,共同体会生命的成长。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