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在禅城,看见城市“温度”和青年“态度”

发布时间:2023-03-13 16:43: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们经常讲人就是为了生存,其实不完全是,青年人最主要的一个追求是实现发展。”知名创业教育专家李家华在谈论青年与城市关系时说,“一个城市如果没有青年,这个城市100%是没有发展的。因此,城市能否解决青年发展的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青年兴则城市兴,青年强则城市强。如今,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各种人才新政,掀起抢人大战浪潮。如何更好地给予青年创业者安全感,帮助他们成就梦想,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实现青年创业与城市活力间的正向循环,将是每一座城市的重要发展主题。

  3月1日,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一场创业者寻访活动后,李家华同“强国青年创业者”郭虎、佛山市微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肖银皓,就这一话题展开对谈。

  政策资源加持,优化创业环境

  去年6月,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公布,佛山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半年多来,佛山市一直稳步推进试点建设,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作为一名海归博士,肖银皓2019年从美国回到家乡禅城开始创业,研究物联网的操作系统。

  “刚起步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资金,佛山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帮助。”2020年,肖银皓率领团队夺得佛山市的创新创业项目比赛二等奖,获得了15万元扶持金。近期,又在佛山市政府的帮助下,拿到了超过50万元的省级项目资助。此外,禅城区也提供了创业场地免租金、免水电费等扶持政策,肖银皓表示,“公司两年没交过一分租金”。

  创业初期,政府给予的资金政策,对企业“留下来”,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企业不断技术攀升和规模化的过程中,资金、人才、资源要素的配置,则更为关键。

  除了市、区两级政府有比较优厚的扶持政策外,肖银皓还看中了佛山的产业优势。他表示,佛山以制造业当家,供应链齐备。许多产品代加工费用相对低廉,客户群体和需求量都很大。

  作为北京炎黄国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虎比较看重城市的资源配置及营商环境。他选择北京海淀作为创业起点,主要考虑到三方面因素:高科技企业密集、产业链完备、人才储备丰富。

  “资源的密集可以产生集聚效应,利于企业生存。”郭虎说,“创业是艰苦的,但是一个好的生存环境,能够让艰辛的路变得更好走一些。”

  城市有“厚度”,更要有“温度”

  青年人才具有流动性,吸引人才只是第一步,长久地留住人才才是关键。这就要求城市既需要加强“硬”的保障,也需要提升“软”的服务。

  在谈到“如何留住青年人才”这一话题时,3位嘉宾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关怀。两位创业者在现场分享了当地政府重视人才、时刻为人才着想的温暖故事,表示人心的温度才是城市最动人的地方。

  “要说我们创业者最关注什么,其实就是4个字,以人为本。”郭虎感慨道。

  李家华谈到,要建设服务型政府,降低创业者的沟通成本。“政策层面各地都重视,但是要实实在在地落实下去,让创业者可以集中精神搞事业,就要把政策变成一种服务,这对创业者价值非常大。”

  如今,越来越多城市在努力对青年和创业者更友好。禅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盘石表示:“禅城区制造业拼的是质量和效果,拼的是特色和生态,拼的是创新力和竞争力,归根结底拼的是人才和服务。”

  为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禅城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开启办事的加速度。在禅城区政府推出的“禅来办”小程序上,专门有一个“惠企服务”板块。企业在线注册登记后,系统依托“城市大脑”,通过大数据比对、核验惠企政策,将匹配的政策精准推送给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从企业被动搜集资料、频繁“跑腿”,到政府主动了解企业需求、数据“跑路”,禅城以高效率、精细化、个性化,聚焦“广度”、提升“速度”、增加“温度”,打造政务服务的新样板。

  做城市的“青春合伙人”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城市与青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城市为青年发展搭建起璀璨的舞台,让年轻人在这里安居乐业、扎根创业、建功立业。

  郭虎说,城市对青年更友好了,青年也应更加奋斗有为,回馈社会。“我作为青年创业者,依赖城市资源创业,我也应做好自己的企业,为社会解决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税收,反哺城市。”

  肖银皓还是一位高校教师。他表示,自己将把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传授给新一代青年学生,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将星星之火不断传承下去。

  “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核心定位,就是让青年能够在这个城市创造价值。”李家华介绍,当下正值中国第四次创业浪潮,即创新型的创业。他勉励青年抓住时代机遇,承担起时代责任,敢想敢干,成就梦想,“万物有道,只要秉持着科学的态度去寻找创业规律,一切皆有可能。”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聂思媛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