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助乡村振兴——访宁夏大学党委书记李星委员
【两会会客厅】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宁夏大学党委书记李星委员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粮食安全仍有风险、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依然艰巨等问题。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意义重大。
教育兴农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支撑。李星委员说,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是衡量乡村振兴的核心因素,没有乡村教育的振兴,就不可能有乡村的真正振兴。但目前乡村教育发展不均衡、内涵不足、师生流失突出等问题依然制约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人才的供需不匹配、总量不足等问题依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科技兴农是乡村振兴的引领性动力。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三农’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才能更广泛地拓展农业农村发展新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守好‘三农’这个压舱石。”李星委员建议,健全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瞄准现代农业前沿领域,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优势研究资源,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在农业、农村的加速转化应用。鼓励和支持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合作,创新和构建校地合作模式。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对节水灌溉、农机装备、粮经饲、畜禽渔、分拣加工、物流仓储及产业链金融等诸环节的贯穿渗透,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农村居民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服务自动化的可及性。
人才兴农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性引擎,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决定着我国农村是否能够真正实现现代化。李星委员说:“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与应用是一项重要议题。但目前乡村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留住优秀人才在乡村工作实属不易。”
李星委员建议,筑好人才之“巢”,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具体来说,要培养一批爱农村、懂技术、善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通过强化“头雁”、引回“归雁”、培育“雏燕”的方式,确保乡村振兴“后继有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