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艾玎:建议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 缓解“内卷”焦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天津3月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青年人才是最具有旺盛科研精力和高度创新力的群体,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艾玎注意到,近年来国家在科研经费上持续增加投入,从事科研的优秀年轻人才数量也在快速。然而相比于每年快速攀升的申请量,有的青年项目获得的资助率在下降,这就相当于“优秀的人越来越多,可分给每个人的‘饼’却变少了。”
据统计,改革开放至2018年年底,我国累计有365.14万人选择在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仅2018年一年,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就为51.94万人。 她建议,“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缓解青年科研人员的‘内卷’焦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论述。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在校学生3.02亿人,专任教师1844.37万人,教育经费支出5.79万亿元,研发人员572万人年,年度研发经费2.8万亿元,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教育科研体系。
迈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科研工作与科研成果呈现井喷式发展,无论是在传统学科还是在新兴交叉领域,都涌现了大量优秀的青年专业人才,艾玎说,“近年来大量海外青年科研人才选择回到祖国,同时本土培养的青年科研人才规模也不断扩大”。
针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内卷”焦虑,她认为应加快青年人才培养,建设高水平可持续科研梯队。根据青年人才的特征和类别,给予差异化的精准支持;加大对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培养力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完善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深圳连续四年举办“书香圳好”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 进口快、出口忙,上海海关开足马力“稳经济”
- 送快递的年轻人:“小蜜蜂”成为“好邻居”
- “强国青年创业者”走进佛山禅城,丰厚政策彰显引才诚意
- 万盏灯亮中国丨我国形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穿山越海,逐光入云!中国基建用实力挑战“不可能”
- 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共同奋斗——二十届二中全会在各地引起热烈反响
- 新代表新委员新风采|全国人大代表郭爱和: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 权威部门话开局丨我国将聚焦“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 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 开局加把劲儿| GDP增速、货币政策……前瞻两会热点,今年经济怎么干?
- 人社部:这10年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