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提案“成果转化”的故事:越来越多港澳台运动员获得国家等级证书
经过公示,中国羽毛球协会本月向一名居住在浙江省的羽毛球小将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这是该协会近一年内第二次向港澳台运动员授予这一称号。两名运动员都是浙江省少年儿童羽毛球锦标赛的优胜者。
去年,因为在上海市青少年水球锦标赛上的出色表现,两名台湾选手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分别获得了一级和二级运动员等级称号。
在过去,港澳台运动员无法获得祖国大陆的技术等级称号。我国实行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等级称号由高到低分别是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本办法不适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外国的运动员”。
让港澳台同胞能够获得国家的运动员等级称号,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国桂荣在履职中关注的众多问题之一。经过调研,在2021年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她提交了《关于解决港澳台户籍运动员办理运动技术等级证书的提案》。
她的建议只有1项:修改“第四十二条”,允许港澳台户籍运动员在祖国大陆办理运动技术等级证书。
2019年11月,国务院台办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计26条,其中包括“大陆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可向台湾同胞授予运动技术等级证书”。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解读该举措时透露,国家体育总局正在着手修订《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台湾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参加大陆体育赛事、达到相关技术等级并且提出申请,大陆单项运动协会就可以向他们颁发等级证书。
国桂荣委员在调研中了解到,有此需求的不仅是台湾同胞。她在提案中举例说,近年来,体育部门多次收到香港运动员的申请。这些申请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居民居住证,在祖国大陆求学,长期参加学校运动队训练,成绩符合申请条件,但因为户籍问题,无法通过等级审核,“运动员因此受到较大打击”。
记者在广东省的政务网站上查到一位深圳家长的留言,其女儿是香港户籍,常年在深圳生活和学习,游泳成绩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这位家长说:“在广东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和本地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一样上学,一样锻炼,都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但由于身份的限制,他们很多比赛不能参加,也不能申请运动员等级,我们觉得深深的遗憾……”
“此类问题若没有根本解决,最终会影响这些运动员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所以应引起重视。”国桂荣建议,对港澳台户籍的运动员实行同等政策。
她的提案得到了重视。办理提案的国家体育总局相关工作人员向她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港澳台青年和体育工作者选择到祖国大陆训练、参赛、学习和工作,取得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为今后从事体育相关工作享有便利条件,“成为越来越多港澳台青年和体育工作者的迫切需求”。国家体育总局也陆续收到港澳台同胞和地方体育部门关于开放港澳台运动员申请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的咨询和建议。修订中的《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有了相关考虑,但由于修订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国家体育总局积极研究专门政策。
接下来,建议又变成了现实:2021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出《关于向港澳特区和台湾地区运动员授予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港澳台运动员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并将新政适用期追溯至《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发布的2019年11月4日。
2021年8月,居住在辽宁大连的中学生棒球运动员李宣泽,成为在祖国大陆获得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第一位台湾运动员。
曾经触动国桂荣委员提出建议的孩子,也成为政策的受益者:在厦门就学的香港青少年曾俊玮是一位排球队员,他所在的球队在2020年福建省级锦标赛中夺冠,队友们可以申请一级运动员等级证书,而他却无法申请。获知此事后,香港工会联合会福建中心多次通过不同渠道向他提供帮助,据透露,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吴秋北也为此呼吁过。国桂荣在担任厦门市副市长期间,从市体育局了解到曾俊玮的困境。她一边多方奔走,指导市体育局与上级部门沟通,一边向政协大会提交了个人提案。
新政落地后,2022年3月,曾俊玮成了国家“一级运动员”。香港工会联合会以此为例指出,新政利于有体育天赋的香港青年在祖国内地发展,期待他们“为祖国在国际体坛上发光发亮”。
国桂荣委员也领到了属于她的“证书”——她的那份提案,当年就入选了全国政协年度好提案,还从最近5年累计立案的近2.4万件提案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三届全国政协表彰的248件优秀提案之一。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向记者介绍,这些受表彰的提案,“集中展现了5年来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履职建言和党政部门办理提案的良好成效”。2018年,全国政协建立每年评选年度好提案机制,以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让提案工作“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各部门对提案的办理也越来越重视。5年来,提案工作在服务“国之大者”、民之关切中地位突出、优势突出、成效突出。
本报北京2月19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