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厦门 先有同安:千年古城的年轻态
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逗趣诙谐的车鼓弄,朗朗上口的闽南语歌曲,意蕴悠长的古诗吟诵……日前,厦门市民文化节同安区闽南文化综合展演在文体中心热闹开场,当天的非遗传承项目展演成了现场最受瞩目的节目。
现场不仅有莲花褒歌、歌仔戏、南音、荷叶说唱、答嘴鼓、车鼓弄等众多非遗演出,还配套锡雕、珠光青瓷、漆线雕、捏面人、竹编、草编等传统非遗手工技艺展示。
“未有厦门,先有同安。”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迄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厦门历史文化的根源地。近年来,厦门同安根植千年文化沃土,不断活化修缮利用文物,挖掘古城深厚底蕴,让古城更有“古味”,让人们记住乡愁,让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强化文物修缮
清朝末期,同安的陶瓷曾经远销海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比如大家熟悉的“珠光瓷”。如今在同安区祥平街道溪声社区的后溪和坑仔口两个自然村里,依旧保留着不少陶器制作的历史印记。
在后溪自然村东南,就有一座依斜坡地势而建的龙窑——后溪龙窑。龙窑又称长窑,它依一定的坡度建筑,以斜卧似龙而得名。日前记者在现场看到,其保护修缮工作正有序推进,龙窑主体已全部修缮完成,周边环境整洁干净,地砖也已铺设完成,整座龙窑焕发新朝气。
后溪龙窑作为厦门市唯一还在运转的龙窑,曾吸引了大量高校陶瓷艺术和文创人士前来,溪声社区的陶艺也因此有了传承基础。同安区打算以此次修缮为契机,探索打造一条由古龙窑文化带、闽南风情区、乡村康养亲水休闲点组成的乡村旅游长廊,带动溪声社区文旅产业发展。
后溪龙窑以东,还有另外五条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坑仔口龙窑。目前已完成2条窑炉的修缮工作。其余3条窑炉的修缮工作,也已启动招标。
厦门五龙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柯福晟介绍,公司将依托坑仔口龙窑遗址,打造集“游客综合服务区”“陶瓷产业展销区”“陶瓷主题游乐园”“陶瓷产学研校区”“历史文化街区”五大功能分区的海西陶瓷文旅产业园。计划引进一批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开设陶瓷艺术工作室,这将为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同安区对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而规范的调查和复查,普查到现存文物古迹约500处,这些文物古迹多数散落在同安辖区乡村。三年来,同安区文旅部门从187处古厝建筑中遴选出34处进行保护修缮并已完工。其中有卢戆章故居、陈延香故居、颜青云故居、蔡牵故居、总兵衙、同字厝等代表性名人故居,也有庶安楼等民居古厝,还有垵柄叶氏等祠堂家庙,以及坑仔口制陶窑址等陶瓷窑业遗存。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与古同安的军事、教育、商贸、生产等领域息息相关,是同安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海内外华人华侨永远记得他们根之所在。
做好非遗传承
每逢周末,同安小坪村的莲花褒歌传习中心就会传出阵阵悦耳的歌声。褒歌爱好者们身穿民俗服装,以即兴创作的方式,唱响田园牧歌。
莲花褒歌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仅限于在田间地头上演唱的莲花褒歌,经过不断创新和提升,已经登上了中国原生民歌的演出舞台,也成为同安边远山村文化展演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南音、歌仔戏传承人林丽虹,桃李遍布同安,她说自己是歌仔戏、南音的女儿。为更好传承南音文化,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她常年穿梭忙碌于西塘小学、凤岗学校、同安第一实验幼儿园等校园间,每周最少有6天时间要到各个学校去教孩子们学歌仔戏、南音、荷叶说唱……
同安区不仅注重非遗传承,更挂牌成立古同安历史文化研究院,聘请资深的文史专家坐镇研究院,致力于同安历史文脉的薪火相传,培养中青年文史研究人员,发掘和留存古同安历史文化印记。
挖掘古城底蕴
同安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宰相故里”“闽学源头”“提督摇篮”等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支撑的“千年古城”。
多年来,同安深入挖掘苏颂与朱子文化,打造了苏颂国际文化节和朱子国际文化节两大“烫金IP”,不断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推动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
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一届厦门(同安)苏颂国际文化节暨第七届厦门(同安)朱子国际文化节文化论坛上,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研讨苏颂和朱子文化的精神内核与传承意义。并举行了《咱厝的乡音,咱厝的腔调》新书发布仪式,为同安苏颂本草园基地授牌。
同安区社科联主席林永富介绍,社科联还依托同安朱子书院联合厦大、川大等10所高校,成功举办《易经》与中华传统文化认同、《道德经》与中华优良家风家教传承及“文化自信同安行”等系列活动。
同安根植本地文化沃土,积极推动闽台民俗文化展示馆、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等文化事业落地落实,家风家谱研究中心设有古同安名人和各姓开厦始祖介绍展厅。这些举措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效地推动了两岸文化交流,让两岸乡愁更浓更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