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流浪地球2》,何以“硬核”

发布时间:2023-02-02 14:41:00来源: 解放日报

  在一次专访中,导演郭帆被问起:你的团队已经有了《流浪地球》的成功,完全可以停下来,为什么还要拍《流浪地球2》?他的回答是:“我们还想再进一步。”

  春节档热映的《流浪地球2》,恰如郭帆所说,再进了一步。

  重工业质感的“硬核”科幻

  围绕科幻电影的争论,首当其冲是界定即是科大于幻,还是幻大于科。通行的观点是科幻电影应建立在科学理论、科学逻辑的基础上。“幻想”是伴随人类产生的,而“科幻”则是现代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故而“科幻”离不开科学、亦离不开工业技术。所谓的“硬核”科幻,“硬”在真实性,不仅从理论到细节皆具科学思维,而且是对电影工业的一场真正考量。

  为拍好《流浪地球》系列,制作团队不仅聘请了理论物理、天体物理、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专家作为顾问,而且将预算最大限度地投于特效,呈现出一幅富于重工业质感的末世图景,并对“太阳危机”的设定,给予了科学性的解决思路。区别于以往的国产科幻,他们并非将“未来”装备或理念引入现实生活,而是将人类社会整体“放置”于一个复杂的立体空间中,赋予“未来”真实性,赋予故事代入感。因各种原因,《流浪地球》在科学逻辑上还存有遗憾,而《流浪地球2》不仅是对若干“漏洞”的解答,更提升了国产科幻的“硬度”。

  当我们获知“流浪地球计划”产生的全过程,看到飞船在漫天碎片中驰骋,看到铺天盖地的全自动化机械,看到机器人上纤毫毕现的细节,看见月亮表面与深海场景,乃至引爆月球的瞬间……我们不但打开了对未来科技的想象和视野,而且产生了身临其境的窒息感。最令人震撼的当数“太空电梯”。“太空电梯”是科幻世界的代表性景观,它曾反复出现在名家的小说里,刘慈欣亦将其写进《三体》。不过,在电影中全面呈现“太空电梯”,《流浪地球2》堪称影史上的第一次。这部直通云霄的电梯,高9万米。至于其形态、内部结构、动力原理……细节如何,无人知晓。其制作难度之巨,可想而知。影片对于“太空电梯”的极尽“还原”,不但展现了主创团队的诚意,更让观众见识到中国电影工业迈向新时代的姿态。

  而“真正的发现之旅,非发现新景观,而是有新的目光”(马塞尔·普鲁斯特语)。在《流浪地球2》中,不仅有壮观的视觉特效,还引入了超前的科学思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数字生命计划”。现实中的“数字生命”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伦理、法律等多方面,面临着较多问题与争议。而影片大胆将其搬上银幕,作为与“流浪地球计划”并行的方案,并最终给予其实现路径,乃至与“流浪地球计划”互相助推,不但成为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而且发挥了科幻电影对科技发展的预设性。

  中国式情感逻辑和表达

  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应兼具科学逻辑和情感逻辑,抑或科技理性和人文理性。正如《流浪地球2》借片中人物马兆之口所说:“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影片在科技“硬核”的同时,也有对情感的深切表达。并且,影片的情感基础、内核与底色皆是“中国”的,全片充满中国式价值、中国式浪漫。

  影片中的“流浪地球计划”系中方提出,它不仅面临诸多难题、需要巨大投入,更需一代代人的努力,此中蕴涵的集各国资源为人类未来赢取生机的思想,正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诠释。当中方代表周喆直喊出:“危机面前,唯有责任!”足以令人血脉偾张;当中国航天队队长张鹏发出响亮指令:“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的,出列!”足以让人热泪盈眶……而这些或激昂或感人的瞬间,唤起的正是中国人“家国天下”的使命感。

  为什么呢?因为“家园”。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家和亲情至关重要。对于中国人而言,亲人是家,与亲人共同生活的地方是家,地球亦是家;中国人的最大浪漫,是与亲人团聚。所以,当讨论未来危机时,面对“逃离”思想,中国人才能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带着家园去流浪。

  在《流浪地球2》中,有太多无法用言语说清、但所有中国人都懂的情感“密码”。炸毁月球,中国人的眼里噙着泪,有人曾悄悄问:我们以后还过中秋节吗?航天员刘培强的妻子病重,他唯一利用职权所做的私事,是开飞船带妻子回老家上海;当“数字生命”被认定违法,愿意拼尽全部、给女儿完整“生命”的是一位中国父亲……那些看向月亮、看向废墟中的家、看向亲人时的微表情,那些为了家园、为了亲人的牺牲,足以触动观众的心弦。这个春节,《流浪地球2》堪称一场中国观众共赴的关于“家园”的浪漫。(李佳)

  (来源:解放日报 2023年2月2日 09版)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