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乙类乙管”后,如何保护养老机构的220多万老年人

发布时间:2023-01-12 11:24: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1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实施后,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成为公众关心的重点。在11日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养老机构等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密集,一旦有传染源引入,短期内易造成传播扩散,对老年人影响比较大。在落实好重点机构和场所常规防控措施的情况下,要开展健康监测和抗原或核酸检测,及早发现疫情。

  目前,全国有4万多个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220多万,其中多数是高龄、失能和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这些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比较高。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上严峻于社会面。在疫情流行期间,经属地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同意,可以在加强人员进出健康监测的基础上有序开放管理。在疫情严重期间,由当地党委政府或联防联控机制经科学评估适时采取封闭管理。

  目前,奥密克戎仍在流行。常昭瑞表示,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的场所,每日要至少开展两次全体人员的体温检测和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监测;根据这些机构是否采取封闭管理,对机构内工作人员和被照护人员分类开展定期核酸或者抗原检测。如果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采取核酸或者抗原检测。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实施后,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养老机构是重症高风险人群的集中地。李邦华表示,为了把防重症的关口前移,民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落实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为老年人配备必要的血氧仪和吸氧设备,重点关注养老机构内的黄色、红色标识重点老年人,做到老年人重症前期“早识别”。

  为了保证及时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老年人,相关部门还健全养老机构感染者的转运机制和就医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时候,如果养老机构提前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床位比较紧张,我们要求民政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协作,统筹辖区内的其他医疗资源,优先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安排接诊和病床,做到‘早转诊’。”李邦华说。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