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青年在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
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论述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为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
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
与青年朋友知心,是高校思政工作实践的重要途径。《孟子·万章下》有言:“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知心作为人与人交往的高级层次,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者来说,就是要熟悉当代青年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尊重和肯定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经常深入青年之中,聆听广大青年声音。
高校思政工作者有着其他职业所不具备的、能够与青年面对面交流的宝贵优势,更应当从与青年的零距离接触中,精准把握青年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更加系统地了解青年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倾诉和聆听的互动中,不断感受青年对事物的认知看法,更加全面地了解青年对自身学习及生活境况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对一些现象的异议甚至是比较偏颇的批评,也要全面兼听,结合实际改之或勉之。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坚持回应好青年关切,解答好青年之问,解决好青年之思,和青年“心连心”“心贴心”,从而使青年敢讲话、讲真话,愿意与老师结师友、交真心、诉真情,实现以师生相称,以朋友相敬,以知心人相处。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思政工作者不仅要注重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更要紧密结合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注重构建网络思政育人体系,为青年打造一个校本特色鲜明、符合青年品位、切合时代需要的网络引领平台。要时刻发掘青年需求,不断对接青年需求,用好网络思政的人文属性和教育张力,发挥网络思政的巧劲,使青年对社会、对时代的理解更加深刻、更有层次、更加立体。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思想工作真正做到青年心坎上,更好地帮助青年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在时代发展中贡献自己的青春价值。
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
对青年工作热心,是高校思政工作实践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代青年遇到了很多我们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而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则可能是青年顶过压力、发展成才的重要支点。”习近平总书记的真切话语既是对青年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政工作者进行的细致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每到青年的节日,无论多忙,总要到青年中间同大家亲切交流,听取青年心声,感受青春脉动,他在青年工作方面的实践,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因此,要做好青年工作,高校思政工作者就必须以真情关心青年,以行动关爱青年。尤其青年时期正是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和奋斗征程的起步期,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比较容易遇到各种困难和苦恼,所以必须关注青年的切身利益和现实困难,顾及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具体来说就是要不断满足青年群体所面临的学涯规划、就业创业、情感心理等方面的现实需要。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以赋能为要领,如在学涯规划方面,要以提升青年学习能力为要,引导青年将“立志”和“行动”有机结合,躬行践履,脚踏实地,帮助学生持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就业创业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将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和生涯规划充分结合,以青年就业创业意愿为导向,为青年打造一流的生涯规划工作室,大力聘请社会优秀人才和校内的班导师、辅导员等担任生涯规划课程导师,结合持续拓展的专业知识,跟紧始终变化的就业创业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精准指导;在情感心理方面,对情感教育和心理疏导等工作既要能够保证师生间亲切有效的帮扶指导,又要充分发挥青年朋辈间的互助功能,以提升青年对情感和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为切口,帮助青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之,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要以对青年工作的热心,点燃青年奋斗的激情;以青年奋斗的激情,共筑一个温暖有爱的青年成长环境。
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为青年群众引路,是高校思政工作实践的主要目的。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做好引路人就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群体中入脑入心,从而引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在青春赛道上奋勇争先。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用党的新时代人才观指导青年健康成长成才,要引导广大青年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使青年一代发自内心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以此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符合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方面,高校要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思政课教师要为青年上好这一关键课程,其他专业课教师要注重在自己的课堂中充分融入和提炼思政元素,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另一方面,要在日常教育中加强思想引领,辅导员、班导师、其他行政人员等教师群体要精准把握广大青年生发展航向,科学设定和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指标,在丰富的实践课程和活动中深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铸魂育人的责任担当,融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维度,培育当代青年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奋斗情怀。
党的二十大报告寄语青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希望,引领广大青年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守正创新,矢志团结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系长春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副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