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观察:农村文化礼堂如何能更“香”?
原标题:浙江乡村观察:农村文化礼堂如何能更“香”?
近日记者去浙江杭州临安的指南村采访,村里游人如织,但走进村里的文化礼堂,却是黑灯瞎火,门可罗雀。
这个文化礼堂规模不大,利用村里老宅修缮一新。墙上悬挂的图板介绍了本村的历史,呈现了村庄如何从农田短缺,只能靠供应粮救济的贫苦生活到修建梯田、凿山挖塘的艰苦奋斗,再到实现了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向全域旅游的转变过程。
这里还着重介绍了当地十八碗美食,图片上的美食令人垂涎三尺,老宅的厨房也再现了村民土灶做饭的场景。
只可惜,这些都是静态的。
其实该村有专业文旅运营商,游客接待量也不少,如果把文化礼堂变成“十八碗”乡村土菜馆,聘请村民掌勺,为村民和游客服务,在美食体验中传播在地文化,农村文化礼堂会不会更“香”?
事实上,浙江很多农村的红白喜事宴席,也会在当地文化礼堂举行。
而在丽水松阳的古村落陈家铺村,因为礼堂开了一家书店爆得大名。
松阳陈家铺,坐落于海拔850余米的悬崖,常年云雾缭绕,因村庄独特的选址与阶梯式的布局,形成了“崖居”奇观。
很多人来陈家铺,都是为了一座悬崖上的书店——先锋书店陈家铺平民书局。
平民书局由村民礼堂旧址改造而来,如今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之一,闻名而来的人们来到书店买书,也买当地的文创产品,或寻找最美的景色或角落拍照,或买一张明信片寄给自己或朋友,是情怀,是纪念,更是回忆。
而当地村民,也会来书局看看书。
作者认为,农村文化礼堂一定要在“用起来”下功夫,用起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打造可观可赏可体验,村民有趣有悟有感的“精神家园”,如果和文旅融合,主客共享,具有可持续的运营模式,那一定更“香”。(记者谢盼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