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如何突破戏曲进校园的四大困境

发布时间:2022-09-13 16:41:00来源: 光明网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与审美特征。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现为文化和旅游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提出“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戏曲教育的机会,成为戏曲进校园的受益者”,是宣传与推广戏曲艺术的重要举措。

  戏曲进校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进一步普及和挖潜的空间。究其原因,大致存在着认识、资金、师资与成果转化四个方面的困境,如何突破这四大困境,则需要在落实国家戏曲政策、实现戏曲育人与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上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认识困境

  随着“戏曲进校园”政策的逐年实施,大中小学开设戏曲专业或者选修课程、增设戏曲兴趣班的数量有较大增加,校内外的戏曲演出、戏曲讲座、交流活动、赛事丰富多样,但是只限于局部时空的参与和活动,更大空间的交流和人数有待提高。破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破解的是认识困境。

  第一,自信与担当。落实“戏曲进校园”是履行教书育人职能、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戏曲进校园”正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工程之一,教育工作者应当把传承与创新戏曲艺术作为一个信念、一种担当,全力以赴地参与到“戏曲进校园”的实践之中。

  第二,认同与激发。戏曲不是夕阳艺术,戏曲文化更不是没落的、缺乏养料的糟粕,优秀的戏曲艺术能够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深深的心灵慰藉。“戏曲进校园”可以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心中,其中,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和强烈的爱国精神,以及孝道等文化一直存在于戏曲的作品中,影响着中国的人民,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获得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向心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对戏曲艺术的兴趣爱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资金困境

  开展“戏曲进校园”,学校需要新建或改造排练场地,购买相当数量的表演道具,为了调动学习氛围、实现较高程度的演出效果,又需要购置特定曲目的服装、购买一定的化妆用品。这样下来,学校要支出一大笔的专项经费。尤其对于公办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与小学来说,形成了极大的财政负担。面对这些资金困境,学校领导们很难执行得坚定、落实得彻底。

  因此,资金困境的破解之路,即在于作为“戏曲进校园”实施者的学校,必须获得足够的经费支持。

  第一,经费政策。应制定相应经费政策,对于有决心、有条件做好“戏曲进校园”的学校,可向教育主管部门提交经费预算,经过核准后,教育部门下拨专项经费,使学校做到“肚中有粮,心中不慌”,更有利“戏曲进校园”的务实与持续开展。

  第二,监督机制。制定监督考核机制,接受经费资助的学校,要定期上报资金使用情况,按时接受主管部门资金审查,确保经费用到了实处,能够有效提升学校戏曲教育的质量,有效提高学生戏曲素养的水平。

  三、师资困境

  戏曲教学,是“戏曲进校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来自专业的师资队伍。然而,即使只是“兴趣班”的教学形式,也需要较多的精力投入,即便专业剧团的演员,很难抽出固定的时间参与到学校的戏曲教学之中。在这个方面,就形成了“请不来、留不下”的师资困境。有的学校甚至让自己的音乐老师自学戏曲、匆匆上阵,更是使“戏曲进校园”工作浮于形式,甚至会导致学生对戏曲文化的误解。

  “戏曲进校园”的师资困境,可以从“请进来”与“走出去”两个方面尝试解决。

  第一,外聘师资。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协调文化主管部门,邀请专业戏曲老师担任中小学戏曲教学的客座教师,以对方时间为主,有计划地到中小学开展讲座、演出与指导,既指导学生学戏,又指导教师教戏。

  第二,培养人才。选拔学校内具有戏曲学习意愿与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在寒暑假及周末等时间,到专业剧团“拜师学艺”,学习戏曲表演技巧;在课余时间,到开设戏曲专业的高校旁听戏曲课程,学习戏曲教学方法。学校在经费、职称、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鼓励积极性,提高主动性。

  四、成果转化困境

  有人认为,“戏曲进校园”就是到学校做几次戏曲讲座,办一些戏曲演出,开几个戏曲“兴趣班”。这些学校的“戏曲进校园”工作宣传上绘声绘色、形式上轰轰烈烈、汇报上可圈可点,但是在实际上,几乎没有形成有效的经验总结,更没有使学生对戏曲文化形成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也就是说,“戏曲进校园”的成果转化工作,还存在着极大的提升空间。

  第一,学会与掌握。通过“戏曲进校园”,要使学生们学会什么东西,这是成果转化的内容问题。这个问题在《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已有明确指示,即“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戏曲教育的机会,成为戏曲进校园的受益者”。

  第二,提升与转化。怎样才能将“戏曲进校园”做得扎实有效、持续创新,这是成果转化的方法问题。例如:1、一校一策,制定符合自己的实施方案,量力而行;2、更新载体,积极使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如学校的微信公众号;3、形成体系,如将戏曲选修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大纲,定期进行传统戏曲曲目汇演,申请项目课题等;4、落实考核,阶段性地总结“戏曲进校园”的经验与不足,形成常态。

  总体而言,《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出台后,有的学校设立戏曲社团,有的学校增设戏曲课程,有的学校与戏剧团体之间开展联谊交流,定期观摩、座谈、演出……对戏曲的弘扬和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而认识困境、资金困境、师资困境与成果转化困境是切实存在的,对这些问题的突破,将进一步增强校园的艺术氛围与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深厚情感,弘扬传统文化,形塑道德情操。(文/魏洁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