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艺品强势入局,数藏行业出现新气象
2021年被视为元宇宙的元年。作为元宇宙的“破圈”应用,数字藏品逐渐成为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先行引擎,也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一个典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数字藏品平台近千家。行业发展看似到了白热化时期,竞争激烈。其实,国内数字藏品的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尽管已经有了一些商业模式,但尚未到达成熟阶段。这导致很多平台鱼龙混杂,发行的藏品质量良莠不齐。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小平台野蛮生长的同时,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国家队”正逐渐入局数字藏品行业。有了“国家队”的加持,行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正向能量,相关从业者和藏家们的信心也越来越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0家以上具有国家背景的数藏平台上线。其中,很多平台依托于央媒,像今年6月上线的光明艺品就是这类的数字藏品平台。光明艺品平台依托光明日报社报业集团的媒体资源,首发的数字藏品就是《光明日报》创刊号。从该平台已发行的20多件藏品中不难看出,主旋律精神、时代记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其藏品发行的主要抓手。
光明艺品和大部分中小企业开发的平台不同,是依托于央媒光明日报的,除了对IP资源进行推广以外,还肩负着更多文化宣传的职责。
所以,很多藏品的定价较低,大部分在50元左右,少数被藏家视为“罕贵”的藏品,也没有超过百元。同时,有相当多的藏品是以免费投放的形式发行的。
或许是因为有央媒的信誉背书,藏家们十分热衷于在该平台上购买藏品。很多藏品一经推出,很快售罄。不少珍贵、稀缺的重磅IP在正式发行前,就吸引了藏家们的高度关注,引起了秒杀热潮。
基于自身强大的媒体资源优势,光明艺品拥有众多的文化IP合作伙伴,但其选品极其慎重。
以数字藏品的形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该平台选品的方向之一,像经纬乾坤《龙袍》、《凤袍》就打破了以传统方式传承非遗文化的空间局限性,让藏家们在虚拟空间中现实地感受了满绣工艺的魅力。
另外,光明艺品在选品时并没有让“历史”仅停留在平面上,还运用了蒸汽机车模型、战斗机模型、截击机等模型进行二创,动态地展示新中国的发展历史。
光明艺品的选品在追溯历史的同时,还不忘关注现实。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落幕,但余温犹在。平台特别推出了著名造型艺术家袁熙坤创作的冬奥系列雕塑藏品,是“数字藏品+体育IP”的一次尝试。
和鲸探、幻核这类成熟的老平台相比,光明艺品实属数藏界的新生代。
但它的姗姗来迟,恰好赶上了国家方针政策下前所未有的好时机。
今年5月,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意见》提出的八项重点任务中,第七项为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方向。
很多专家和经济人士表示,《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数字藏品产业的价值,将推动数字藏品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拥有央媒背景的光明艺品在此时进入数字藏品行业,并频频推出精品。这既是行业内的一个重大动向,也是值得藏家们关注的一个新机遇。
相信,随着技术的升级、运营的完善,该平台会很快地与时下热门“玩法”接轨,满足藏家们的不同需求。平台自身已有的优势,也会使更多重量级IP慕名而来,发掘出更多商业合作的可能性,实现文化和数字的双向赋能。
来源 / 财报网
总监制 / 王玮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喃喃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