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戈壁滩上的“工程尖兵”——记战略支援部队某旅技师唐武祥

发布时间:2022-08-16 10:38: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战略支援部队某旅技师唐武祥在戈壁滩上一待就是33年。他和战友们干的是钻井钻探、泥浆搅拌的活儿,常年陪伴他们的是荒凉的大漠和作业区里飞扬不尽的尘土。

  在这鲜为人知的国防施工保障任务一线,唐武祥带领分队辗转戈壁荒漠,参与完成水文地质勘察等重大任务40余项。这位像骆驼刺一样扎根大漠的一级军士长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唐武祥是战友们口中的“土博士”,他精通11种不同类型、不同工种的机械,是旅里公认的技术大拿、士兵专家。“有困难、找老唐。”官兵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

  一次施工任务,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遇到了险情,如果不及时处理,一旦耽误工期,后果不堪设想。现场作业的干部骨干尝试多次都解决不了问题,当时唐武祥正在休假,得知后连夜赶路300多公里到达施工现场,了解清楚情况后果断采取措施,仅用3个小时就顺利排除险情,保障了施工任务顺利推进。

  营长陈楠记得,2015年,唐武祥所在的任务分队接到一项重大任务,上级要求立足现有装备完成施工,精度误差必须控制在0.1度以内,厂家却明确表示该型号装备不可能完成类似任务。

  唐武祥凭借多年施工经验和对装备的熟练掌握,经过缜密计算,认为通过装备改造、工艺改进可以满足施工需求。他带领几名技术骨干大胆尝试、不断细化完善施工方案,历时5个多月总结提出全新的技术框架,对设备进行5次改进,探索出8种施工工艺,最终满足了精度要求,硬是让旧装备焕发了新风采,为单位节约经费近20万元。厂方专家得知这一消息后,钦佩地竖起大拇指。

  “一个人没有过硬的技术,就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最终将会被淘汰。”唐武祥认为,身为军人“碰到难题躲着走,无异于战场上的逃兵”。也正因如此,在技术革新上他从不满足,带队坚持探索,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近年来,唐武祥先后参与完成多个型号设备的改进,推进技术革新30余项,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仅某一技术的应用,就为单位每年节约经费数十万元。

  “他总是充满激情,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善打恶仗。”该旅副旅长曾桂林说。他记得一次任务,时间紧、要求高,作业区域环境恶劣,年过半百的唐武祥主动请缨,在任务一线一干就是9天9夜,一直“泡”在作业区域没有睡过一个整觉。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却说,“都啥时候了,哪还有心思休息”。

  施工分队密切配合、聚力攻关,提前5天圆满完成了任务。从那以后,唐武祥“拼命三郎”的名号便不胫而走。

  唐武祥所在的工程部队足迹遍布大漠戈壁,常年劈山凿岩,斗顽石、战塌方,随时都可能面临生死考验。在2008年的一次任务中,施工时突然遭遇大断面塌方,出口被坠落的砂石全部堵死。而大部分施工装备还在作业区内,必须快速抢通通道,“救出”装备。

  有着多年带班经验的唐武祥断定,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发生更大面积塌方,到那时不仅整个工程前功尽弃,还会掩埋昂贵的施工装备。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他果断应对,迅速会同现场技术人员商议抢险方案并及时上报。

  在得到尽快抢通的答复后,唐武祥带领10名党员骨干组成抢险小组,一边躲避坠落的碎石一边开展抢险作业。经过3天连续作战,他们硬是凭着一股“不怕死”的拼劲儿完成了抢通,从危险边缘“救”回装备。

  这些年,唐武祥先后20余次担任突击队长带队攻坚,与战友们并肩战胜塌方10余处,拿下了18个久攻不下的“腊子口”和“娄山关”,上百次解决施工难题。不少官兵都说,唐武祥就是任务现场的“定海神针”。

  2015年,唐武祥再度带队冲锋。那年单位引进某新型装备,由于保密原因,厂家技术人员无法到施工现场指导安装作业,老兵唐武祥便领受了装备现场调试安装任务。

  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新装备,唐武祥利用厂家到营区交货的机会,虚心向厂家技术员请教学习。随后,他又一边对着说明书反复琢磨,一边向厂家打电话咨询,仅数天时间就吃透了技术参数,掌握了安装流程。

  设备就位后,唐武祥连续11天安装、吃住都在现场。从场地平整到配件安装,再到整机调试,每个流程、每个步骤他都反复核实、校对。7月的戈壁滩天气酷热,地表温度达到五六十摄氏度,唐武祥每天一身汗一身泥,两眼熬得通红。

  当时营区的生活点距离安装现场只有3公里,但整个任务期间,唐武祥硬是一次都没回去过。凭着一股拼劲儿,他带队第一次作业效果就超出预期,设备列装当年就形成了战斗力。

  除了完成任务,唐武祥还非常注重人才骨干的培养。通过在任务中历练、实践中帮带,唐武祥平均每个任务能带出数名优秀操作手,如今已培养出60余名专业技术方面的士官骨干,其中16名机台长和操作手能够独当一面,实现了单位人才力量有序衔接。

  唐武祥也曾有不少机会离开戈壁滩。3年前,他达到服役最高年限。最终,这位老兵“舍不得这身军装”,主动提交了继续服役申请,留在这片他战斗了30年的荒漠戈壁。

  也曾有人问他:“你都奋斗了这么多年,该做的也做了,干吗还这么拼命?”每一次,唐武祥都坚定地回答:“这辈子能够投身光荣的国防工程任务,是我最大的幸福。只要任务需要,我就一直这样干下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刘国辉 吉海峰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