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为媒 文化润疆
日前,2022年“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新疆美术馆落幕,4.4万余人次观众来到现场,参观对口援疆19省市、新疆14个地州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9项独具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体验多彩非遗的魅力。
新疆非遗资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记录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历史,印证了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在新疆兼容并蓄、交相辉映的发展脉络。本次非遗展,进一步加强了新疆与援疆省市的文化交流与交融,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让文化瑰宝焕发璀璨光芒。
架起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8月1日,一场汇聚全国多项刺绣技艺非遗传承人的研讨会——“对话非遗”在新疆昆仑宾馆举行。
活动现场,苏绣、潮绣、湘绣、夏布绣、维吾尔族刺绣、锡伯族刺绣、柯尔克孜族刺绣、蒙古族刺绣、塔吉克族刺绣、哈萨克族刺绣等绣品摆满了展桌。纺织刺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轮流上台介绍自己的绣品。
“苏绣技艺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福英介绍。
湘绣传承人蒲宇凤说:“湘绣里有一句话是‘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来到新疆,我看到了各民族纺织刺绣的绣法和图样设计,受益良多。”
交流,是了解不同非遗文化的重要渠道。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67岁的杨兆群是剪纸(金坛刻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短短几天,他已经和新疆几位非遗传承人成为好友。
看到杨兆群走过来,维吾尔族刺绣哈密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卡德尔·热合曼热情地拿起自己的剪纸绣花样向他介绍起来。
卡德尔·热合曼的剪纸作品充满着生活气息,摘哈密瓜、赶集、婚礼等场景都在他的作品中被呈现得栩栩如生。这些让杨兆群啧啧称奇。杨兆群已收藏了45000幅剪纸精品,这次又新增了包括卡德尔的作品《哈密瓜的故事》在内的14幅作品。
吐鲁番市非遗传承人季玉兰拿着一面特别的扇子向记者介绍,这面扇子左边是她的剪纸作品,右边是她请蒙文书法市级传承人巴音达拉写的蒙古文字“人民的非遗”。“我非常喜欢他的书法,感谢有非遗展这个平台,让我和各位传承人得以面对面交流。”季玉兰说。
展览期间,高亢雄浑的英雄史诗《玛纳斯》加入了铿锵有力的河洛大鼓,哈萨克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哈提玛·艾乃都向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福英学习刺绣技艺,乡土味浓厚的刀郎农民画与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联姻”……各省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非遗为“媒”,切磋技艺,架起一座新疆与援疆19省市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跨界创新激发创作新火花
此次展览上,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的彭帅带来了一件特殊的展品:一尊塔县姑娘的泥塑。她身着塔吉克族传统服饰,嘴唇微启,面带微笑,手边还放着竹筐。
“去年参展时,同事看到了一同来参展的一位塔县姑娘,萌发灵感后以她为原型创作了泥塑。”彭帅说。他的同事当场就将未上漆的泥塑送给了塔县姑娘,而在这次展览现场,他为塔县姑娘这尊塑像涂上五彩的颜色。
在这场展览上,非遗传承人的艺术灵感每天都在进行碰撞,擦出新的火花。跨界、创新与“云端”,让非遗文化在交融中发展。
在河南展厅,一幅《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剪纸作品吸引大批观众前来观赏,这个作品融入葡萄、西瓜、歌舞等诸多新疆元素,别具特色。
“6年前,我就在哈密和当地的传承人相互交流,这幅作品就是文化交流融合的成果。”洛阳剪纸艺术研究会会长王飞说。
在河北展区,一幅名为《清风紫玉醉楼兰》的布糊画作品吸引了记者关注。“去年非遗展上,我了解到桑皮纸这一制作技艺,它和河北的布糊画技艺都是国家级非遗,我试着以桑皮纸为背景底衬,用布糊画技艺制作了哈密瓜、葡萄和蟋蟀等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该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郝香说。
在此次展览的多彩非遗板块,景泰蓝制作技艺、宝石嵌画、苏绣等各色展品和非遗体验项目,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新疆十二木卡姆、太极拳、昆曲、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轮番登台,乐舞非遗板块展现了中国非遗传承、保护、发展的生动实践;北京的景泰蓝制作技艺、天津的工艺毛猴、广东的潮州刺绣……在指尖非遗板块,每天都有不同的项目供参观者体验。
“我们将以此次非遗展为契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作,建立对口援疆19省市帮扶新疆非遗传承发展工作机制,开通更多的渠道、搭建更多的平台,全面推动非遗传承人之间交流合作,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推动非遗不断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各族群众心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旅厅非遗处处长王洁说。
对口帮扶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在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福建展厅,人们惊奇地发现,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及漆艺创新项目)参展人米那瓦尔·木台力甫是个地地道道的新疆人。
“我是麦盖提县的一位刀郎农民画家,到福州学习漆画后,实现了华丽转身。”米那瓦尔自豪地说。
从2016年开始,福建省艺术馆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的长项优势为依托,面向全国组织开展了多期漆画培训实验班。身为刀郎农民画家的米那瓦尔先后两次参加培训,并把农民画和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进行嫁接,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以及对口援疆省市把非遗帮扶作为文化润疆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新疆各地提升非遗整理、保护、传承水平。
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新疆哈密设立全国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等形式,帮助新疆各地完成非遗项目的整理、保护、传承人发掘。
北京市围绕桑皮纸制作技艺、和田手工编织地毯、和田药茶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着力打造和田非遗旅游品牌“和田礼物”,激发了当地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创业的积极性。
上海市自2018年起创办5期非遗研培班,为上百名新疆的非遗传承人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创新技艺。同时,上海还借助自身举办全国性或全球性的文旅展会的优势,推广新疆非遗产品,讲好新疆非遗故事。
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驻疏附县工作队自2018年5月起,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醒狮带到昆仑山脚下,在疏附县各中小学设置龙狮课堂,陆续组建起200支舞龙舞狮队、培养200位专业龙狮教师。目前该县已拥有多所龙狮文化特色学校,实现全县所有乡村中小学校龙狮教练员全覆盖。
“举办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是充分展示对口援疆成果、加大对口援疆力度的具体行动。”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说,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要立足工作特点、用好丰富资源,提升对口援疆工作成效、综合效益,更好润疆兴疆、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