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马敬能:飞鸟是天上的使者——一位英国学者的中国情结

发布时间:2022-07-01 15:26:00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鸟儿真的很迷人,它们如此活泼,生命力饱满。你看着它们飞的样子会说,天啊,我希望也能像它们那样,展翅飞翔。”采访视频中,马敬能张开双臂,上下挥舞,肩膀也随之左右摆动。他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过去100多年来,全球新发现的10种哺乳动物中,有3种和他有关,他在越南、老挝边境发现的“剑角牛”被誉为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之一,他说:“我是属于荒野的。”

  在中国,马敬能是观鸟爱好者心中的“大神”,他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被视为观鸟必备宝典,带领无数人走进鸟的世界,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老马”“马大爷”。一位读者写道:“《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是我观鸟的启蒙书,相信也是许多‘鸟人’的第一本图鉴。我的第一本被翻散架了,因为刚买完不久就断货,只好收集残页去打印店封装。”

  而这位“老马”“马大爷”,本是一个英国人,名叫John MacKinnon。读高中时,马敬能到非洲给珍·古道尔博士做助手,研究黑猩猩和昆虫,后来考入牛津大学生物学专业,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尼古拉斯·廷伯根指导下研究婆罗洲(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的猩猩,取得了动物行为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曾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工作,在亚洲多个国家担任自然保护的顾问,协助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1987年,应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邀请,不惑之年的马敬能第一次来中国,到四川卧龙参与大熊猫保护项目。

  在卧龙工作的4年里,马敬能在研究大熊猫之余,最喜欢做的工作就是观鸟,这是他小时候的爱好。他看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中国鸟种——红腹角雉,并且和工作站附近的几只混得挺熟。四川鸟类资源丰富多样,很多鸟是他在英国及之前考察的地方没见过的,这些独特又美丽的鸟儿吸引了他。

  当时中国还没有一本图文并茂的鸟类图鉴,他不得不根据文字版的物种检索表按照特征鉴定自己所观察到的鸟类。“中国太大了,英国只有500种鸟类,而中国目前有1500种。面对如此多的鸟类,想要了解它们是很大的挑战。”马敬能说。

  之后,他又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统筹的另一个项目——考察中国生物多样性状况,并为多个地方的生境(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做环境评估,不仅为中国生态保护作出重要贡献,还积累了大量中国鸟类基础数据。

  1995年前,马敬能曾与人合作出版过几本东南亚的鸟类图鉴,和他合作多年的牛津大学出版社提出,希望他能编写一本中国观鸟工具书。得益于国内鸟类学家的帮助及提供的相关文献资料,一本对中国观鸟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工具书诞生了。

  2000年,他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何芬奇合作出版了《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这虽不是国内第一本观鸟工具书,却是当时最好用也最全面的鸟类图鉴。自此,中国国内观鸟人数明显上升,几乎人手一本《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中国观鸟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影响了不止一代中国观鸟爱好者,也极大地帮助了专业研究者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但马敬能却谦逊地说,这是个时机问题,因为中国当时已有不少人开始将观鸟作为一种休闲方式。

  作为观鸟爱好者,我也深受这本书的影响。2006年,网络购物还不太发达,我辗转联系上中文版的出版社,购入了第一本《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它陪我完成了本科阶段的野外实习、本科毕业论文还有很多地方的鸟类调查工作。再后来,考研时我选择了鸟类生态学研究方向。2009年,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我第一次见到了马敬能先生,还得到了他的签名。

  科研的进展,为鸟类分类体系带来变化,随着研究人员和观鸟爱好者队伍的壮大,中国的鸟类分布信息也丰富了许多,2000年版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到了需要更新的地步。

  2018年前后,古稀之年的老马开始筹备修订自己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通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介绍,他和商务印书馆愉快达成了修订版出版协议。经过了近3年的准备、翻译、编辑加工,全新修订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马敬能新编版)》终于在2022年1月和读者见面。新书添加了150多种鸟类,共收入1505个鸟种、2845张绘画、1448条鸣声二维码。

  为方便观鸟爱好者,修订版增加了很多细节,如拆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图版,方便带到户外对照,下册为文字版,回家后可以学到更详尽的知识;增加了识别要点,更新了最新的国家重点保护等级;扫描分布图下的鸣声二维码,即可听到鸟的美妙叫声。

  遗憾的是,2019年底,马敬能回英国过圣诞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他没能再回到中国。前段时间,应凤凰卫视的一个栏目邀请,我和记者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他连线,75岁的马敬能精神状态非常好,聊起了之前他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观鸟以及2019年夏天在青海观察野生动物的经历。在老马心中,鸟儿是天上的使者,将生命的种子交付大地。哪怕是最普通的鸟,也有特殊的科学价值。

  他很想念中国,“我的太太是中国人,她的家人都在中国,而且我的许多文件,还有电脑、相机都留在了中国。在英国我只是个傻老头,没人知道我是谁。不,不是指名誉,而是付出努力去做有用的事情,或者做那些人们理解并且感激的事情,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想回到中国。”即便暂时无法回到中国,他却仍在默默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着,目前正在参与中国黄渤海沿海地区的世界自然遗产申遗工作。

  马敬能与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早已结下不解之缘,他曾担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主席长达14年。在过去的30多年里,他几乎跑遍了中国,考察了超过1000个生境,最终选中40个最重要的栖息地,建议中国政府成立自然保护区,并协助保护区申请成为世界遗产。他编制了8册自然保护区评估准则,还向中国政府提出未来15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

  他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高的评价。中国丰富的生物资源深深吸引着他,他也乐于尽其所能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马敬能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使人们承受精神压力,也让人们发现大自然的治愈力量,“我们得去享受、欣赏大自然的美,野外的美,不然就不会懂得如何正确对待自然”。

  (作者胡运彪系《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马敬能新编版)》责任编辑)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