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话剧《谷文昌》:把东山岛上的“愚公”演进年轻人心里

发布时间:2022-07-01 10:47:00来源: 光明网

  “我要是治不了‘沙虎’,就让这‘沙虎’把我给埋了!”

  在“七一”到来之际,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谷文昌》再次回归,自6月29日起连演三天,追忆时任福建省东山县县委书记的谷文昌以愚公移山般的毅力,变荒凉沙岛为海上绿洲的动人事迹。

  当舞台上的谷文昌用质朴无华的话语向肆虐猖獗的“沙虎” (当地人对风沙的叫法)宣战,掌声响彻剧院。目光投向观众席不难发现,年轻的面孔占了大多数。自2016年创排以来,话剧《谷文昌》不仅斩获了包括“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戏剧梅花奖在内的多项大奖,更凭借饱含深情、质朴无华的真挚演绎,让东山人民念念不忘的“谷公”住进了无数青年观众的心里。

  不落窠臼的主旋律作品

  飞沙走石,狂风巨浪,观众虽然身处剧场之中,却仿佛置身上世纪50年代的“沙滩无草光溜溜,风沙无情田屋休”的东山岛,真切感受到谷文昌在十五年间带领东山人民治理风沙时的艰难困苦。将裸眼3D等科技元素融入舞台艺术,是导演白皓天与年轻一代观众对话的方式之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进步,话剧舞台艺术也应该更往前进一步。虽然这部戏已经非常成熟,但我们仍然在每一场的演出中不断尝试创新,力求符合新时代观众的审美。”

  除了在表现形式上注入新意,在白皓天看来,打动年轻人的关键仍然在于“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故事内核,不能落入“高大全”“假大空”的俗套。

  剧中,谷文昌与夫人史英萍拌嘴打趣的日常互动时常令人捧腹,同为河南人的夫妻俩还在家中唱起了豫剧《穆桂英挂帅》,时代感与烟火气在不经意间便钻进观众的心里。

  “加入这段豫剧,其实就是想用艺术的方式把谷文昌的家庭出身、生活背景做一些交代,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我们希望这个舞台充满生活气息,塑造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县委书记。”

  带着泥土与露珠的书记

  “我精神头好着呢!一锹下去还能挖出一个大坑来!”演出接近尾声时,弥留之际的谷文昌始终牵挂着东山的父老乡亲,回想年轻时植树治沙的往事时,带着一股“老小孩”的倔劲。

  说起这段从平凡生活里“长出来”的戏,饰演谷文昌的演员褚栓忠告诉记者,其实这句台词原本是“挖地三尺”,但从小生活在河北农村的他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反复揣摩人物的语言习惯,在演出中把表达改为了更朴实生动的“挖出一个大坑来”。

  曾在多部农村题材影视作品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褚栓忠,把一个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谷文昌演“活”了——这是无数年轻人走出剧场后的共同感受。《谷文昌》在全国各地高校巡演时,大学生们总会全场起立鼓掌。

  “有一次在云南演出后,有几个大学生一直跟在我们身后,想向我们表达看剧后激动的心情,说在观看演出期间多次落泪。我能感觉到这些学生内心是那么振奋,原本以为年轻人更喜欢追求时尚前卫的作品,但其实他们心中有着爱国爱民的情怀,他们会被谷文昌这样的优秀共产党人深深打动。”

  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自话剧《谷文昌》创排至今,剧组曾先后8次奔赴东山县,走遍东山224平方公里土地,处处皆可听闻“谷公”的故事。 “每次到谷文昌纪念馆都能看到许多鲜花,来祭拜谷公的人来自全国各地,还有从海外回来的华侨。也遇到了很多当地的年轻人,他们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所以发自内心地感激谷文昌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导演白皓天说。

  前不久,在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中,“90后”文艺工作者刘昊然向电视剧版《谷文昌》主演刘佩琦提问:“东山人民逢年过节,都‘先祭谷公,后拜祖宗’,谷文昌究竟为当地百姓做了什么?”

  如今,无论在影视节目或是话剧舞台之中,这个问题都已经找到了不朽的答案。而在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的背后,这份答案,由一位“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党员干部用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书写。谷文昌这个名字,以及那段曾经不为当代青年所熟知的故事,正在穿越时空,以精神的力量在无数人心中筑起丰碑。

  (光明网见习记者 李宜蒙)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