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我们的事业,就是总书记说的那个‘1’”

发布时间:2022-06-27 15:53:00来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美好的情景总是令人终生难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怀家国、心系百姓,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考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察民情、问冷暖,留下许多生动画面。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人民网推出“幸福说给总书记听”系列报道,那些与总书记有过幸福交谈的普通干部群众,回想难忘情景,结合生活的巨大变迁,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把掏心窝的话儿说给总书记听,所有质朴的话语都谱成一曲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交响乐章。

  “买药一共是214元,报了80%,相当于自己只花了40多块钱。”家住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的胡绍贤老人是一位患病多年的糖尿病患者,来到沙县总医院买药的他算了笔账。“三明这几年一直在搞医疗改革,能报销的病种越来越多,我们老百姓看病确实更便宜了。”

  三明医改,全国闻名。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三明医改的出发点。

  “一路走来,三明医改很不容易。”作为亲历者,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党委书记万小英有着很深的感触。

  2014年年底,万小英刚来到沙县医院工作,就赶上了正如火如荼的医改。回头看这些年,从最初的治混乱、堵浪费,到建章程、立制度,治未病、大健康……三明医改一步步蹚入深水区,先后制定实施300余项医改政策,逐步在全国树立起医改的“标杆”。

  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考察调研,在沙县总医院的一楼大厅,万小英向总书记介绍了三明医改的情况。

  总书记亲切地说:“我是来学习的。”这句话让万小英顿时放松了下来,“在介绍医改的展板前,我从三明医改‘为什么改’到‘怎么改’,核心的‘三医联动’具体怎么‘联’,再到改革后‘医生受激励、医院得发展、百姓得实惠’,一一向总书记做了详细汇报。”

  在“百姓得实惠”的展板上有一行数据,上面写着“2019年三明市住院人均自付医疗费用1734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6%”。在这块展板前,“总书记看得可仔细了。”万小英记忆犹新。

  在考察现场,总书记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的幸福生活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健康,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后面的0,1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在过去成绩的基础上,还是继续把卫生健康事业朝前发展。”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三明转化为加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行动。

  整合县域内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组建总医院,将县域内医保基金打包给县总医院,实行“超支自负、结余留用”;启动实施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完善等“六大工程”……三明医改不断深化,已迈入“以健康为中心”的3.0版,从基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迈入进一步解决看好病、治未病。

  要让基层群众“看好病”,优质的医疗资源不可或缺。去年4月,沙县总医院成立了基层健康管理联合服务部,各分院相应成立村医联合服务站,集中联合、统筹协调为辖区暂住、流动的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和新生儿随访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建档更新、核酸采样和疫苗接种等各种服务。

  “不管是医疗服务还是公共卫生服务,通过联合服务部加强对各分院统筹协调,既提高了效率,又方便了群众。”沙县区总医院副院长谢小红坦言,最重要的是让群众觉得不管去哪里,都能享受便捷、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惠及百姓,改革“改”出获得感,三明医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沙县当了26年村医,卢仁昌直言现在做村医跟过去的“赤脚医生”大不一样。“过去村民们一般来看个头疼脑热的,现在我们时常面对着很多慢性病患者,而且乡村医生还要参与到基层的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中。”卢仁昌透露,在三明医改政策推行后,自己的薪酬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更有保障,从前的“赤脚医生”成了一份更体面的工作。

  石志端在三明市医保中心驻沙县区总医院医保服务站工作了10年,医改给患者带来的步步减负他都看在眼里,“可报销的病种越来越多,报销的比例越来越高,药品价格越来越低,报销起付线也越来越低。”今年3月1日开始,三明职工医保普通门诊报销政策有明显提高,调整了普通门诊的起付线,由原来的1000元降低到700元;年度封顶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1.7万元,相当于原来的5倍多。

  大山环抱的三明市,美的不只是绿水青山,更有百姓的张张笑脸。

  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医改这道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三明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我们的事业,就是总书记说的那个‘1’,这是我们光荣的使命!”万小英表示。(黄子娟 彭晓玲 杨晓丽)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