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让人才之花绽放创新创业沃土——杭州市余杭区创新人才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2-06-14 15:52: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扎根杭州市余杭区8年,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家科技公司领军人物——易昊翔的成才历程,折射出这座城市给青年人才带来的无限可能性。

  8年前,易昊翔和朋友们共同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专注于非植入式脑电采集设备的开发应用。公司成立不到3年便实现了盈利,如今企业估值上亿元。

  公司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余杭区的大力支持。“组织和人才部门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发展机会,不论是资金支持、政策兑现、市场拓展,还是人才创新创业中的‘堵点’‘痛点’,都得到精准破解。”易昊翔告诉记者,企业员工关心的居留落户、教育医疗、人才住房等,余杭都想方设法协助解决。

  “这种‘店小二’式服务,为我们招引来一大批创新人才,最近团队里加入了不少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的小伙伴。”易昊翔感叹,“余杭就是我成就梦想的地方!”

  作为一片筑梦热土,余杭激励创新的氛围和生态让人才发展“如鱼得水”。“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句话在余杭干群中耳熟能详。

  2020年3月,海归博士曹鹏来到余杭,成立一家医疗科技公司。“生物医疗企业回报周期长,余杭区给出5年1000万元补助,对于我们初创期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曹鹏说,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生命周期,余杭都提供相应支持,为企业对接专业的知识产权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还有雨露基金、产业基金等专项基金解决企业融资需求等问题。

  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科技与产业创新形成了自身的动力机制,其人才成长路径也不尽相同。如果说为产业创新、市场创新的各类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那么在招引和培育高科技人才方面,余杭则将战略眼光放得更加长远。

  在这片创新沃土,之江实验室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其中,凸显着“国之重器”的实力与底气。2021年11月,年轻的之江实验室中国超算应用团队,一举摘取有着“超算领域诺贝尔奖”美誉的“戈登·贝尔奖”,取得了打破“量子霸权”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这群青年科研人员最近荣获了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相信年轻人、重用年轻人,让他们瞄准最前沿的智能计算领域不断探索突破。”之江实验室有关负责人坦言,基础研究出成果往往很慢,要让年轻科研人员坐得住冷板凳,不仅需要他们自身稳得住心神,还需要各方面的条件保障。余杭区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办法,对人才格外宽容、不求全责备,敢于让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让他们合理合法享有创新收益,吸引人才纷至沓来。去年,余杭人才总量超30万,半数以上为各类年轻人才。

  高能级平台是培育高科技人才的磁力场,也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大舞台。余杭区委提出,深挖科创平台资源,加快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级实验室,以及中法航空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集群发展,争取更多创新载体,推动平台、人才、政策、要素、服务等资源集聚,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的良性循环。今年,余杭将深入落实“翱翔”计划、“鲲鹏行动”计划,预计人才总量将突破35万名。

  从完善人才培养到改进人才评价,从畅通人才流动到激励人才发展……在余杭,一项项制度举措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动力。

  最近,余杭人才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上线,人才办事更加快捷。“以前多个部门都是点对点对接人才,办事业务流程长、时间跨度久。”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大数据共享平台搭建人才项目数据库,推出新的数字化系统,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让人才创业项目全流程线上流转,实现“一次不用跑”。

  “通过人才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才金直通车’模块,线上申请办理贷款,仅5分钟就可办结。”杭州远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莹杰感触很深,“人才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据悉,“才金直通车”对全区11000余名相关人才进行精确“画像”,根据其创业创新需要,精准推送服务信息。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