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广西“竹编村”传统非遗手艺受市场认可

发布时间:2022-05-25 13:32: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柳州5月22日电 题:广西“竹编村”传统非遗手艺受市场认可

  作者 刘俊聪

  在广西柳州市百朋镇怀洪村,几位村民正坐在自家门口娴熟地编制竹筐。成熟的竹子在他们手中经分篾、刮青、剖丝等多道工序后成为竹篾,一根根厚薄均匀、粗细一致的竹篾在他们灵巧的指尖来回穿插,不一会竹筐的雏形就显现出来。

  坐落于城市远郊的百朋镇怀洪村因荷花而闻名。每逢夏日,上万亩的碧绿荷花在水田中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在荷池环抱的村落之中,有十几户手艺匠人仍然在坚持使用竹条编制着的鱼笼、鸟笼、莲藕筐等。在塑料制品普及的当下,这一传统技艺在他们灵巧的手中不断延续。

  竹编在该地有着300年的文化积淀,体现壮民族的造物精神和审美情趣。村中年逾70岁的覃氏,从18岁起便和父母学习竹编工艺,如今覃氏的手艺已十分精湛,她编织的竹筐美观大方,纹理整齐。

  “编织竹筐基本就靠一些简单的钢架和手眼经验,一般为家族口口相传。在过去,我们家家户户都编织这些竹制品,用来挡风雨,带餐食,甚至‘装’孩子,用处可大了。”覃氏说道。

  20世纪80年代,正值竹编用品需求大增之时,竹编成为当地村民的必备手艺。在编织一定数量后,村民们往往会用三轮自行车载满这些竹编制品,远赴近30公里外的柳州市区售卖。“当时竹编制品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虽然非常辛苦,但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怀洪村村民小组长覃兆板说道。

  如今,随着市场上丰富多样的替代品出现,村中仅剩十几户人家仍在编织竹制品,且掌握竹编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大部分年事已高,能够独立完成竹制品编织的传承人也越来越少。但由于质量优异、价格实惠,这些竹制品仍深受市场广泛欢迎。

  “他们编的竹筐非常抢手,市场上基本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些竹筐主要销往学校、餐厅、宾馆等地。我们会提前和村民们联系订购,等他们制作好了就过来收取,每次收购约100对。”来自柳州市区的竹筐收购商范长光说道。

  村民们在编织好竹筐,将在村中小卖部进行规整集纳,由范长光统一收购。根据手艺水平的不同,竹编匠人每日少则编织1、2个,多则十余个,并以每个12至15元的价格卖给前来的收购商。农闲期间,编织竹筐能够为这十几户人家带来一定经济收入,成为创收的途径。

  据了解,壮族竹编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2016年,其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从传统农业社会延续至今的社会生产生活用具,传统竹编见证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并仍在当下发挥一定的经济价值。

  “竹编技艺既是我们本地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村民收入的一个来源。对于非遗传承项目而言,这是一举两得的。”覃兆板说道。(完)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