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制裁损害全球共同发展利益
【特别关注·俄乌局势学者谈】
作者:程大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进攻性经济制裁,这一做法已经损害了全球共同发展的利益。
美国经济制裁的两种政治效用
经济制裁是一个或多个国家(实施国)主动发起,通过剥夺另一个或多个国家(目标国)某些经济利益的方式惩罚目标国,并使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实施国的目的。经济制裁除具有经济效用外,还有两种政治效用。一是“工具”效用,即经济制裁作为一种能使目标国政策发生改变的工具,可以满足实施国的政策要求。二是“表达”效用,即经济制裁作为一种能够体现偏好的表达,表明实施国的政策立场。美国是历来采取经济制裁措施最多的国家,且越来越频繁。1945年至1969年间,美国实施制裁46次,平均每年1.8次;1970年至1989年间,美国实施制裁88次,平均每年4.4次;1990年至1998年间,美国实施制裁48次,平均每年5.3次。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制裁,新制裁措施超过5000多项。毫无疑问,这一力度刷新了历史纪录。
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包括贸易制裁、金融制裁、个人和企业制裁、科技制裁。制裁的经济目的很明确,那就是给俄罗斯带来巨大的成本,使其在经济、金融和技术上进一步受到孤立。
除常见的政治目标外,美国将此轮制裁的目标直接与国际体系挂钩,宣称俄罗斯对二战以来建立的国际规则形成了挑战,应将俄罗斯从国际体系中孤立出去。美国极力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炒作政治热度,孤立俄罗斯,同时给其他世贸组织成员施加压力,迫使其选边站队。在具体做法上,美国停止了“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即世贸组织的最惠国待遇;要求暂停俄罗斯在世贸组织的成员地位,或将俄从中驱逐;试图推动形成一个对俄“全球性回应方案”。
经济制裁的目标很难实现
俄罗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反制裁能力。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事件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大规模经济制裁。俄罗斯应对制裁的有效经验之一就是发展国内经济。例如,俄罗斯农业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2014年俄农产品和食品进口减少,而同年农业总产值增长,二者刚好实现平衡,进口下降所产生的市场空间完全被国内生产所填补。如今,俄罗斯已经成为农产品出口国。
经济制裁是一种目标较为复杂的限制性经济行为,其有多大效果一直备受争议。即使经济制裁对目标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也不等于制裁是成功的,还要看政治目标是否实现。有研究表明,20世纪70至90年代间,美国经济制裁行动的成功率仅仅为20%。
经济制裁目标的设定与经济制裁是否成功关系密切。当制裁的目的为轻微改变他国政策时,一般成功率较高。而当目标要求更高时,失败率会上升。美国企图借助俄乌冲突重塑国际体系,造成国家间阵营对立,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首先,美国在国际体系层面驱逐俄罗斯的要求不合规,手段无力,缺乏共识。其次,制裁的不合规性令国际组织保持谨慎中立的立场,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多次强调和平解决冲突的重要性,对农产品、食品以及能源价格上涨表示担忧。最后,随着制裁时间的拖长,各国经济受到的损害加大,维护国际体系、解决现实问题将成为首要日程。
俄罗斯在给世贸组织的通报中回应了美国经济制裁的政治用意,提醒西方的行为对多边贸易体制有迫在眉睫的损害,对全球会产生次伤害,应避免单边方式违背多边既定规则。俄罗斯还表示不打算继续忍受西方以自己的秩序来取代国际法的颠覆性做法。
经济制裁加速全球化经济模式转型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趋势持续多年发酵,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全球化经济模式正受到冲击。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如同一个加速器,正加快这一进程。
首先,跨国公司停止在俄罗斯的业务会加速产业回流本国。2009年,美国发布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战略报告,开始促进美国制造业回流,但至今收效甚微。此轮经济制裁中,波音公司已暂停对俄罗斯航空公司的零部件和维修支持,并停止了在俄罗斯的业务。可口可乐等消费品牌退出俄罗斯市场,互联网、汽车公司停止在俄罗斯运营。跨国公司被迫政治站队有悖市场运行规律,人为加大了经济模式调整的力度。
其次,国际贸易转向高成本模式。经济制裁直接导致原有供应链的运行成本增加,可能引发更持久的通胀。油价上涨使石油进口国的进口费用增加,加剧贸易失衡。多国在寻找因禁止与俄罗斯贸易而中断的供给,避免重大的经济中断的成本变得昂贵。
最后,去美元化成为可能。受到经济制裁后,俄罗斯采取了多项去美元化的反制裁措施,如用卢布清偿“不友好国家”外债,对参与制裁国家的天然气供应以卢布结算,开发SWIFT替代品——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这些被迫而为的反制裁措施历史性地动摇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结算体系。
经济制裁殃及全球经济
俄罗斯是食品类大宗产品、能源的主要出口国。经济制裁造成世界能源、食品涨价,世界银行预计2022年能源价格将上涨50%以上,包括农业和金属在内的非能源价格将上涨近20%。如果俄乌冲突旷日持久或经济制裁加码,价格水平可能会比目前预测的更高,将产生持久的连锁反应。
国际组织估计,2022年可能会有7500万至9500万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中亚、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一些贫困国家高度依赖俄罗斯的粮食供应,供应中断和价格上涨有可能导致饥饿。据世界银行统计,低收入国家的普通人在食品上的花费占其收入的三分之二,而高收入国家普通人的食品花费为其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低收入国家的普通人更容易受食品价格的影响。尽管俄罗斯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很小,但俄罗斯是食品、能源和化肥等基本商品的关键供应商,天然气是化肥的关键原料,经济制裁导致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化肥价格飙升,全球粮食供应量会出现大幅减少,加之通过黑海港口的粮食运输已经停止,世界性粮食危机已经出现。在中亚,与俄罗斯有密切人员往来的国家会承受更多方面的损失。以民间汇款为例,一些中亚国家源自俄罗斯的汇款占其GDP的比重高达10%,汇款下降,将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投资和消费。
经济制裁对发达国家同样会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是服务业净进口国。2021年,欧盟服务占俄罗斯服务进口的42%以上。2019年,欧盟、瑞士、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为俄罗斯提供了96%的知识产权服务,价值约66亿美元。经济制裁使发达国家失去了俄罗斯的服务业市场。经济制裁导致通货膨胀持续上升,欧元区整体通胀率4月升至7.5%。
寻求共同发展之路
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新挑战。在此形势下,美国使用经济制裁措施,加剧了世界人民的普遍焦虑,制造了国家间对峙,破坏了国际秩序。美国这样制造矛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中国在联合国多次强调共同发展,倡导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搞歧视性、排他性规则和体系。中国认为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这样的思路是积极、可行的。
世界各国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合作,而不应承受更多的经济损害。第一,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保持世界市场的价格稳定,帮助低收入国家度过危机。经济制裁下的粮食危机具有特殊性,要通过谈判将战争、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控制住,要通过航运合作将粮食流通保障好。第二,要通过全球合作提升商业和消费者信心,保障世界范围内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能让无休止的战争和无底线的制裁摧毁信心。第三,要注意到全球化经济模式的变化,各国结合本国情况做好预案。第四,要认识到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是攻击性的,会影响全球秩序。各国唯有通力合作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