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协同:让课后作业更丰富有效
作者:罗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切实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需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加强作业研究,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质量,让学习更有效率。
作业是学习的必要环节和重要环节,其功能一是复习巩固课堂所学,加深理解和记忆;二是课堂学习的延续、补充和发展,在学以致用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三是促进自主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帮助其学会合理地调控时间;四是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给教师教学调整提供证据。
“双减”对作业的要求提高,作业也成了教师们“熟悉的陌生人”。以往作业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数量偏多、重复性作业偏多,难度匹配不合理;作业素材资源少,形式较单一,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和长周期的作业比例低;选择少,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完成作业的过程性指导不够,作业结果使用不当;对作业的研究少,教师的作业设计、布置、指导、批改和反馈能力待提高等。重视作业,就要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遵循规律讲科学,全面压减作业的总量和时长,加强对完成作业过程的指导,丰富批改作业的形式,及时地反馈情况并进行指导。这些需要当地教研部门和学校校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一线教师一体化联合教研和实践,协同解决。
一体化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后作业
因为学生同时学习的科目较多,学生课后时间有多种安排,完成作业的时间有限,需要学科备课组长和教师、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协同一体化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统领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完成作业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业是单元学习设计与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学习单元为单位,一体化设计教学目标和作业,教学设计关键要素包括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设计持续性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丰富、结构化和可选择的作业。
一体化聚焦关键,优化作业管理
学校要把作业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统筹指导学科组、年级组的教学安排,制定作业管理细则,从作业设计、布置、辅导、批改和反馈等各个环节给出具体措施。
学科内,备课组长组织教师一体化设计单元内多个课时的作业,然后分课时布置,其依据是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的基础、课上学习情况和总体时间。在年级组,年级组长要沟通协调各学科,包括周作业总量和每天的作业量,各学科不同类型的作业在时间上要相对错开,督促减少重复性作业,避免超数量布置作业和集中布置作业,支持教师跟进式指导需要小组协作完成的长周期作业,组织跨学科、跨班级的作业成果展示和交流。
课后服务时段要加强课业辅导。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具体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建立学习自信。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质量和过程,主动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路,洞察学生思维的障碍点,以此为专题开展校本教研,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一体化教研协同,丰富作业供给
作业要减量,学习要提质。为了提升作业效能,应创新区(县)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机制,设立专项,研究作业,丰富作业供给。
区校教研协同深化作业理解。教研员和教师协同开展作业研究,作业主要包括复习巩固类、拓展延伸类和综合实践类等。其中,复习巩固类的基础性作业以教材内容为主,拓展延伸类作业关联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和高新技术发展等资源,综合实践类作业强调学习情境的复杂性、任务的综合性和跨学科任务,促进学生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横向迁移和远端迁移。
校际教研协同共享作业供给。学校之间建立常态化联研机制,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研究、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做好预判,设计多样化作业,提供作业菜单,多给学生选择作业类型、作业数量和作业形式的机会,建立“规定动作+自选动作”选择机制,激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协同建立资料分层供给、教师分层指导、答疑分层辅导和数据分层分析等机制,实现优秀教师资源和作业资源校际共享。
此外,还可以组织跨学科协同共研作业实施、跨年级协同搭建混龄学习小组。作业的总量减少,更需要学科内、学科间有良好的结构性作业设计来提升作业品质。各科在批改作业时,都不应完全以是否答对来评价,而是关注完成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过程中的收获和完成后的满足感,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学生跨年级完成任务,打破年龄边界的混龄学习过程中,学长的示范和指导,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是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表现。要从课堂学习、课后作业、课后服务等多个角度整体考虑,调整作业供给的结构和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