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艺评】《猎罪图鉴》,凭什么成为一匹黑马?
近期,悬疑探案剧《猎罪图鉴》屡登热搜,凭借对“画像师”这一特殊警种的刻画,搭配极具艺术感的镜头语言,成为今春网剧的一匹黑马,收获无数好评。虽然提到悬疑剧大家并不陌生,但“模拟画像师”作为警方侦破案件时的“王牌”,在影视剧中却鲜被提及,但《猎罪图鉴》却在无数案件中塑造了画像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形象,其特有的艺术感知力和绘画能力在破案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复仇爆炸案中,因儿子坠崖死亡,患有“脸盲症”的父亲只能凭靠自我感知力画出凶手的样子进行复仇。而画像师通过运用“五官拼凑法”分析凶手所绘画的离奇五官重构人脸,寻找到下一个受害者免遭伤害。易容绑架案中,因被他人顶替学位,照相店小伙儿使用食材制作“硅胶面具”自导自演重塑身份,假借恋爱绑架富家女。画像师只能通过“去皮画骨”来判断嫌疑人的真实身份。而在AI诈骗案中,因罪犯使用换脸app模拟老人孩子“借钱”进行网络诈骗,绘制面容难度极高。画像师只能通过上百条诈骗视频中不同人脸的习惯表情绘制“面部神经图”来破案。“模拟画像师”的每一次出现,都是剧中的高光时刻。
同时,《猎罪图鉴》里的不少案件也生动展现了画像师是如何将艺术的感性与推理的理性相结合,运用独特的美术视角来侦破案件。剧中通过将法国政治画家《马拉之死》的绘画背景与模仿杀人案交叉叙事,在解析名画中的“三个谎言”时分析杀人案真凶。这种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创新表达,也成为了其区别于其他悬疑剧的一大特点。
同时,剧中案件也与家庭暴力、医美整形、电信诈骗、学术造假等社会痛点问题进行结合,通过画像这一要素由表及里的剖析人性的弱点,分析与观众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问题,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猎罪图鉴》通过新颖的职业刻画、将艺术与推理相结合的特殊手法以及关照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特色开辟了一条悬疑剧市场的全新赛道。希望未来的悬疑剧市场在踏实打磨剧本的同时能给予观众更多独特的视角,给予观众新的体验。
制作:东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