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宁夏非遗传承人:以精湛技艺传承千年文化符号赋予煤炭新“生命”

发布时间:2022-03-21 14:20: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银川3月20日电 题:宁夏非遗传承人:以精湛技艺传承千年文化符号赋予煤炭新“生命”

  中新网记者 于晶

  煤炭还能雕刻?这是提起“煤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实际上,煤炭作为一种雕刻载体在我国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中国第一部神话地理专著《山海经》中将煤雕原料称为“涅石”。

  3月20日,记者走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太西煤雕刻技艺传承人孙宝山的工作室,探访太西煤与雕刻的独特组合。

  太西煤,产自宁夏石嘴山市贺兰山汝箕沟矿区,地处太原以西,因此得名。汝箕沟煤矿是宁夏历史上第一座煤矿、中国第一个山坡露天煤矿、西北地区第一个使用机械化综合采煤的煤矿。所产太西无烟煤以“三低六高”的特点享誉世界。如今,已停产的汝箕沟煤矿,正以“工业旅游”的新面貌,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

  煤雕发源于煤炭产业,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煤雕艺术不仅佐证着煤炭开采利用之辉煌、体现民间智慧结晶,更重要的是,还在源源不断地启发着当代艺术探索和拓展创作材料的边界。

  孙宝山介绍,煤雕始终沿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参与。雕刻过程全凭艺人的灵感和经验,成图在胸,心手并用、因材施技、浑然天成。从大众生活出发,既通俗易懂,又不断钻研新技艺来反映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大众生活艺术。

  煤雕的主要技法有浮雕、影雕和圆雕,这和一般雕塑的雕刻技法基本相同。浮雕一般和绘画联系在一起,用挤压夸张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肌理等因素来表现空间,应用广泛且比较容易。影雕利用黑白明暗的对比效果,通过粗细、深浅和虚线变化表现图像。圆雕则指雕刻材料的每个面都要进行雕琢,要有整体表现意识,工艺以精细镂空见长。

  驰名中外的太西煤,在孙宝山手上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一件件艺术品通过太西煤展现出来。“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追求,贺兰山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东西,要好好利用。”孙宝山说,“煤雕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独特的煤炭艺术,让人们更加了解宁夏的历史和文化。”

  于是,孙宝山将煤雕与贺兰山岩画联系起来。岩画是人类祖先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的图案,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近6000幅神秘诡异的岩画,被刻制在贺兰口峡谷两侧绵延800多米的山岩崖壁上,它们生动的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原始先民放牧、祭祀、狩猎、征战、生产等生活场景。孙宝山在小时候总上山去玩,看到过很多岩画,也见过家里有煤炭雕刻的工艺品。随着煤炭雕刻技艺的成熟,他便尝试将岩画与太西煤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创作。选煤、塑性、加框和背板……共有12道工序,少了哪一道都不能成型。一把刻刀,一块太西煤,一段古老悠久的岩画历史便在刻刀下栩栩如生。

  孙宝山说太西煤雕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宁夏特色,是绝对的“宁夏制造”,用宁夏特有的资源展示宁夏独有的岩画艺术,是艺术的创新,也是艺术的发展方向。(完)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