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何叔衡》:发现一个被遗忘的精神世界

发布时间:2022-03-11 12:13:00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王昶溪

  《何叔衡》是刘苗苗导演的一部新片,这部影片的主人公何叔衡是中共一大代表,他1876年出生于湖南宁乡,去世于1935年初。由于去世时间比较早,今人对他的了解并不多。刘苗苗导演将他的故事搬上银幕,重新挖掘了中共早期党史的重要精神资源。何叔衡是一个前清秀才,又是一位“无产阶级新政权法治建设的开创者、奠基者、摸索者”。他是如何参与革命并完成自己的一生的,就成为一段值得追溯和探索的历史。

  导演刘苗苗是北京电影学院78班的学生,是张艺谋的同年级同学,但刘苗苗以早慧著称。她刚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时才16岁,比张艺谋他们足足小了十几岁。她23岁开始拍电影,完成了处女作《远洋轶事》。1992年拍摄的《杂嘴子》是小成本影片,但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罗伯特·奥特曼的《银色·性·男女》一道,入围第50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终《杂嘴子》获得“国会议长”金奖,评委会主席、《楚门的世界》导演彼得·威尔对它赞叹不已。刘苗苗导演一度退隐,我们曾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她的作品。但是前年她拍摄了《红花绿叶》,在业内受到广泛的好评,那种光影叙事的营造仍然充满了活力。这部电影故事的发生地在西海固,导演拍摄出了那个空间里面青年农民平凡而诗意的生活。刘苗苗导演出生于宁夏银川,她的父亲是早期著名的革命家,是回民支队的创始人。家庭背景显然对她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拍摄《何叔衡》也与她的这种人生格局有关。

  关于这部由潇湘电影集团出品的《何叔衡》,刘苗苗导演曾讲述了其拍摄的初衷,她说:“我只是想真心实意地,把前清秀才出身的何叔衡如何开始了他的共产主义信仰,如何为救世济民而努力,如何追求大同世界的人生过程记录下来。我做这个片子的时候,努力地去理解这样一个很好的人,尽量地通过现有的素材去想象他的人生故事。”

  刘苗苗导演向笔者讲述了她创作的艰难过程。何叔衡的史料其实并不多,拿到手的也就几万字的一本小册子,找到的其他资料,其实也是对这本小册子信息的重复。她通过各种途径,来做案头功课。在看《何叔衡》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何叔衡一直在写日记,而在何叔衡留下的资料中,并没有真实的日记留存下来。这些日记的内容是导演杜撰出来的。用日记来串联故事发生的段落与情节,于是剪辑的时候就增加了编排的自由度,也给予了我们进入何叔衡精神世界的另一种渠道。

  由于有认真的考证和前期工作,本片在各个方面都力保其真实的质感。比如服装方面,在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穿军装,本片遵循了这一历史细节。这样一部年代戏,而且要做几次大的转场,本片的拍摄时间(最后仅用了三十多天)其实是非常紧迫的。但是拍摄期间如有天助,天气虽然多变,却是无意之间配合了剧情的需要。导演开玩笑说,这是何叔衡在天之灵的帮助。

  影片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第一个镜头是寂静的雨夜,叙述了恽代英从被捕到牺牲的过程,表明了当时的情势危急,并用字幕的方式直接传达了因内鬼、叛徒所导致的重大危机。以这个事件为背景,再以何叔衡本人独白的镜头作为引言,对时代背景和何叔衡这个人物有了轮廓式的交代。影片的主要内容,还是叙述他随后赴苏区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要职时的工作故事。

  在职期间所发生的公共事件,构成了《何叔衡》这部影片的主要情节。一是审核谢步升买凶杀人案件。谢步升作为当地的地头蛇,与上面所谓的大人物也有着一定的关联,面对这样的人,何书衡拒绝了他的利益诱惑,在明知处置这个人会给自己的仕途带来挫折的时候,仍然秉公执法。二是对助手张清泉离婚案件的审理。何叔衡并未因人情关系而偏袒自己的助手,合法合情,富有智慧。三是因同情助手玉珠家被错划为富农,他竟然遭到谢步升家族的报复。

  虽然拍摄时间紧张,但并没有太影响《何叔衡》这部电影的质量,处处可以见到导演的用心。最近相关电影多传达战争与国家的关系。《何叔衡》的创作者们在“战争与国家”的这个选项后,又加了一个“生活与国家”的维度,从这一点来看,影片让人倍感亲切。

  作为一个前清秀才,何叔衡当了几十年教书先生,经常身着长衫,给人一种老学究的感觉。但他的内在世界却充满激情,投身于变革的实践,而且办事精明。影片《何叔衡》并没有展现何叔衡的一生,而直接从1927年讲起。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当时的法律在很多地方,可能更多地倾向于情绪上的主观判断,并未有一个统一标准。刘苗苗导演对何叔衡的描述,妙就妙在让他沉浸于生活的细节之中。法律诞生于哪里?无非是伦理与道德的基准之上。伦理与道德又诞生于哪里?那必然是生活的水深火热。刘苗苗并没有把何叔衡这个角色给高高地架起来,而是通过他身边角色的生活,来慢慢地烘托。一件件琐碎的生活小事反而更能触动观众的心。

  影片也讲述了何叔衡的牺牲。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赣南的何叔衡等人的行踪被暴露,在转移过程中,年近六旬的何叔衡不愿成为战友的负担,纵身跳下悬崖。何叔衡的同乡、同行者谢觉哉曾为他写下这样的诗句:临危一剑不返顾,衣冠何日葬梅花。

  《何叔衡》告诉了我们中共历史的早期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并没有在战场上端起枪消灭多少敌人,也没有作为司令指挥某一场战役的胜利,但是他所在的地方同样可以称为战场。这部电影开掘了早期共产主义信仰者的精神资源,为较少被讲述的何叔衡立传,称得上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位中共党史的元老式人物真诚自发的革命激情,值得我们去体会和铭记。(王昶溪)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