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壮族作家樊一平: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堪忧 应为其提供“土壤”

发布时间:2022-03-04 14:42: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两会人物)壮族作家樊一平: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堪忧 应为其提供“土壤”

  中新网南宁3月3日电 题:壮族作家樊一平: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堪忧 应为其提供“土壤”

  中新社记者 林浩

  “中国是世界语言资源大国,建议加大保护和研究力度,为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使用提供‘土壤’。”全国人大代表、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樊一平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樊一平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他,曾多次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情况进行调研。

  樊一平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其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境内生活着壮、汉、瑶、苗、侗等12个世居民族。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今,很多新生代都不使用本民族语言,一些人只听得懂却不会讲,有的人甚至无法听懂。

  “民族语言其实很生动,以壮语为例,光是吃饭就有各种说法,比如qiang和gen都表示吃饭的意思,前者说话对象是亲密朋友,后者则表现出一种客套的情绪。”樊一平说。

  樊一平建议,为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工作,应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双语教学。在评聘专业技术职称时,除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外,对双语考生适当放宽其他条件要求。

  为保存少数民族濒危语言,近年来,广西着力推进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程建设,加大力度“抢救”濒危民族语言,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真人朗读单词、词组、讲故事、日常对话等形式,建立语料库,初步完成“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数据库规范系统”建设。

  与此同时,广西广播电视台推出《壮语新闻》等节目,以壮语形式播报新闻资讯;广西官方连续5年举办中国(广西)壮语春节联欢晚会;陆地、蒙飞、黄鹏等一批壮族作家坚持使用母语进行文学创作,扩大了壮族文艺的影响力。

  “应鼓励更多人使用民族语言。”樊一平希望,国家继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文学、教育、艺术、翻译、广播影视等专业课程,加大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力度,让民族语言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作为壮族作家,樊一平的诗歌、小说等作品充满浓郁民族情怀,曾多次获得壮族文学奖、铜鼓奖等奖项,《理发师》、《寻枪》等小说还被改编为影视剧作品,搬上电影屏幕。

  “文学是衡量一个民族素质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民族文学能以特有的文化质感,丰富人类精神世界,筑造诗意栖居地。”樊一平说,壮族有2000多万人口,应有自己的民族文学和文化,应在世界文明史上有一席之地。

  樊一平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一批民族文学文艺人才创作,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和国际交流。他的长篇小说已经被翻译成越南文、俄文、瑞典文出版。(完)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