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绣遇上“冰墩墩”:三百年非遗技艺“展新貌”
(新春走基层)豫章绣遇上“冰墩墩”:三百年非遗技艺“展新貌”
中新网南昌2月12日电 题:豫章绣遇上“冰墩墩”:三百年非遗技艺“展新貌”
作者 李韵涵 姜涛 马嘉伟
以针作画,以线润色,穿针引线间,一“墩”难求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便跃上具有三百年历史的“豫章绣”,老手艺也展新面貌。
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在举行,吉祥物“冰墩墩”以其可爱形象出圈引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冰墩墩”会碰撞出怎样火花?11日,记者探访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豫章绣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走进培训基地内,数十名孩童正在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章绣第八代传承人余正连和周南英的教学下,低头穿针引线。或憨态可掬,或圆滚可爱,一个个“冰墩墩”与“雪容融”,就呈现在扇面或者挂件上。
“这个‘冰墩墩’绣起来不算难,我学会之后,还要教会我的同桌,以后也想继续学下去。”今年11岁的蓝一菲表示,十分想拥有“冰墩墩”,但目前又比较难买,通过豫章绣的形式可以给自己一个独一无二的“冰墩墩”。
据余正连介绍,豫章绣是赣绣中重要一类,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初期,第一代传承人为纪晓岚的恩师裘曰修之妻熊月英,发源于有着“豫章故郡”之称的江西南昌,发展至今已有八代传承人。
“豫章绣起源于民间,最早是缝制生活用品,用棉布棉线便可织就,具有民间原汁原味的特色,也包含了民间智慧。”余正连表示,豫章绣用到了平针、簪花针、飘针等特殊针法,使绣品的正反面看起来别无二致。
记者在作品陈列处看到,豫章绣的内容以中国水墨画居多,且逼真传神,与原画相比更添一份立体感与层次感。余正连称,豫章绣擅长对水墨画进行焦、浓、重、淡、清五个层次的处理,同时运用丝线的深浅过渡,呈现出豫章绣的清淡雅致。
用擅长表现水墨画的豫章绣来呈现略显卡通的“冰墩墩”会违和吗?在余正连看来,一项技艺如果一味传承而不创新,便会逐渐走入狭隘天地。事实上,已经绣了40余年的余正连也一直在坚持传承与创新,她将材料升级为更易保存的绢与蚕丝线,豫章绣也逐渐从日用品向工艺品转变。
“这次教孩子们绣制‘冰墩墩’的样式更易激发起他们对于传统技艺的兴趣,也是为冬奥会加油的一种形式。”余正连称,对于一些简单的线条绣,一两个小时便可完成,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探索传承的新路径,多年来坚持免费教学,也是让更多人了解豫章绣。
“豫章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孩子从小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树立她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修身养性。”孩子家长涂艳表示,自家孩子亲手绣一个“冰墩墩”,可以更好地感受冬奥元素,同时增加自身的成就感。
在面积不算大的培训基地内,有积淀了40余年手艺的精美作品,也有刚入门的稚嫩与探索,一针一线间,非遗手艺焕新机。(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