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写下《爱,是不能忘记的》著名作家走了!她叫张洁!
作者:许旸
曾两度获茅盾文学奖、自学油画77岁开画展……著名作家张洁2022年1月21日在美国因病逝世,享年85岁。消息传来,文学圈出版界悼念惋惜声一片。正如她的代表作之一《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洁的作品与风范也长存于读者心中。
“别人都是害怕被人遗忘,但是张洁是不愿意被人记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曾在《张洁画展小记》中这样描述“我们深爱的、敬畏的张洁”——“那个对世界高扬着下巴的张洁,那个眼中有玫瑰和枪炮的张洁,那个卑微得如一粒尘土随时准备自我遗忘和被遗忘的张洁,那个被深厚的蓝所沁染的站在地上飘在天上的张洁,那个注定奔跑、注定孤独的孩子……”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读得我泪流满面。张洁以爱情入手写,结局念叨的却是人间常情父母之爱。从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一点作家对人世间爱情的别样的理解。这样的情感谁都有过,而我们却写不出这样的文字,张洁做到了。”沪上资深出版人魏心宏在朋友圈写下的话语透着遗憾,“再美、再勇敢的人也要离去”。
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重要代表性作家,张洁著有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中篇小说《祖母绿》、短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条件尚未成熟》、短篇小说集《爱,是不能忘记的》、小说散文集《方舟》、散文集《在那绿草地上》等。她曾以《沉重的翅膀》《无字》分别获第二届、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多次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获意大利骑士勋章及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多国文学奖。
在评论界看来,张洁是呼唤真情实感的女作家,也是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作家,不断向着人性和文学的更深层次突进。改革开放初期,张洁就以充沛激情和锐利语言完成了小说《沉重的翅膀》,聚焦工业经济体制改革,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引发广泛影响。她在创作过程中呕心沥血,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现实关怀。
着墨宏大时代命题的同时,她亦以女性敏锐的眼光与细腻的感受,呈现几代女性命运起伏。如果说早期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是为爱建造一座理想神庙,成为张洁对爱的宣言;到了《祖母绿》则将爱情理想转化为曾令儿式的无私的爱,展现出女性博大的精神力量;而当现实的失望消解了爱情神话外壳,又何尝不是曹荆华、柳泉、梁倩三位女性角色在《方舟》中的展现。
1991年,张洁的八旬母亲去世。她写下《无字》纪念母亲,小说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以家族三代女性婚姻故事折射时代的大动荡。张洁几易其稿,将100多万字压缩至80多万字,历时12年完稿。她还写下长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文字中的温柔、脆弱缠绕着,倾诉对母亲的思念,令一代代读者感同身受。此后作品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斯琴高娃、黄素影等主演,平凡中见真情。
放下钢笔,晚年的张洁拿起了画笔,她这样解释学画经历:“医生的一个偶然建议,2006年我开始画画。跟写小说一样,也是自说自话(画),从来没有学过,第一次连画笔怎么拿都不知道,只有一腔的热爱。”2014年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办个人油画展,形容这是“告别演出”——“张洁就此道别了!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内容的活。”她说自己没什么爱好,也很“无趣”,不会打麻将,不会唱卡拉OK,不喜欢参加饭局,只喜欢画画。当时,作家铁凝在文章中写道,张洁的家里满是画布和颜料,房间的墙上全是画作,而此时的张洁“洒脱、淡定”。她说自己被张洁的画作触动,在画布中重新认识了老友,“张洁如‘孤侠’行走天下”。
诗人西川在为张洁画展而写的《没有内心的风景不是风景》中如是评价:“作家、诗人圈里画画的人并不罕见,因为都是业余身份,所以我从不苛求。但是,看到张洁老师一些画作之后,我心里颇感惊讶。”张洁当年无心说过的一句话,对他影响至今:别以为别人的生活、远方的生活才是生活,你的此时此地就是生活。(许旸)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