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劳动教育亟须构建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2022-02-08 14:41: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专家视角】

  作者:王雪双(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中外体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主任);相福军(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讲师)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形态,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劳动发展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但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和弱化的问题,劳动教育成了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短板和痛点。

  离开劳动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新华社记者在部分省份采访了解到,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实践、劳动能力“双赤字”情况突出;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中国小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甚至,在一些青少年中存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究其原因,有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教育不属于必考科目,与考试关系弱,导致学校和家长不够重视,劳动教育处于被边缘化和被削弱的地位。也有更深层次的劳动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存在着落后的劳动教育观念,看轻或歧视体力劳动,奉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错误劳动观。而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没有劳动教育的教育,是不全面、不完整、不成功的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实质上是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

  劳动教育在每个时期承载着不同的时代使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而劳动教育评价是引导劳动教育发展,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价值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环,新时代亟须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提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而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是其中的重要方面。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鼓励、支持各地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劳动教育需要以评价为引导

  劳动教育被弱化和忽视的现实状况决定了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势在必行。同时,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各育相比,其实施和评价都具有独特性。而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作用,充分把握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需要评价的正确引领和导向。

  劳动教育的独特性决定了进行劳动教育评价的必须和必要。一是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劳动本身就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实践性是其第一特性。马克思把人看作身体与精神的统一体,只有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二是劳动教育具有广泛的融合性。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具有综合育人的价值。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有机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劳动教育具有充分的社会性。与“五育”中的其他各育相比,劳动教育的实施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配合,其社会性更加明显。虽然国家规定劳动教育是必修课,劳动素养也将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但劳动行为习惯的养成、劳动精神的培养,崇尚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和工匠精神的弘扬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作用才能实现。

  劳动教育效能的充分发挥亟须评价的引领与导向。一方面,在国家层面规定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是对补齐劳动教育短板的有力保障。但劳动教育本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劳动教育课程不可能像智育的学科课程那样通过书面考试或分数来评判学生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和劳动情感等的养成。另一方面,如果学生不参加劳动实践,如果劳动教育的实施只有学校教育,而缺少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和配合,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劳动意识,唤起学生劳动精神。更难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气。因此,要构建起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劳动教育评价引领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和实践开展,以评价引领劳动教育繁荣发展。

  评价体系要以劳动素养形成为核心

  劳动教育评价对新时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破解劳动教育实践困境和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制度以及提升劳动教育的地位具有价值导向作用。但当前我国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尚未构建起来,评价机制的功能尚不能充分发挥。那么,在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时,我们应该把握哪些关键点?

  首先,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描述与价值判断。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决定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育评价在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具有诊断、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发挥着指挥棒和风向标的功能。劳动教育评价主要涉及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劳动素养评价和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实施劳动教育情况的评价。从价值理念上,我们要把握住其核心要义是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使广大学生能够提升劳动认知、增进劳动情感、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弘扬劳动精神。因此,在劳动教育评价方面,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树立新时代劳动教育观。二是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纲领,落实关于加强劳动教育评价的总体要求。

  其次,教育系统中的所有人员、事物、组织机构都是教育评价的对象,进行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选拔、监测和引导。在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指导原则: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行劳动教育评价的最终指向是养成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以评价引领价值导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关键问题。当前劳动教育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被轻视、弱化和虚化的现象,在进行劳动教育评价过程中要直指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合理引导,最终促进劳动教育繁荣发展。三是坚持多元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相结合。劳动教育自身的特殊性,更加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元主体来进行评价,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才能更加全面有效地对劳动教育进行评判。四是统筹兼顾,建立中国特色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坚持专门的劳动教育开发和在学科中进行劳动教育渗透,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符合我国学生发展实际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最后,我们要建立的是由政府主导、各级各类教育部门为主体,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参与的外部评价体系和学校内部评价体系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对于评价结果的应用,除了将劳动素养的评价列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之中,还需将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劳动教育评价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考评之中,加快建立学校实施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实施办法。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08日 15版)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