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甘肃省非遗保护硕果累累

发布时间:2022-01-21 16:40:00来源: 兰州日报

 

  弦歌不辍绽放迷人光彩,踔厉奋发再谱壮美诗篇。过去的一年,甘肃省非遗保护领域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盘活用好各类非遗资源,赶超进位、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全省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积蓄文旅强省深厚底气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保护传承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重点工作任务推进迅速。制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编制完成《甘肃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甘肃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启动《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修订工作,做到非遗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同时,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非遗保护领域“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以甘肃省文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下发通知,要求各市(州)人民政府整改落实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中反馈的各类问题,在全省上下巩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去年,省文旅厅共争取中央财政投入1873万、省级财政投入1000万,补助22个国家级、13个省级非遗项目,支持54名国家级、45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开展保护传承活动,开展3期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拍摄制作了《甘肃非遗宣传片》,结集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论文集》,成功举办基层非遗保护工作者培训班。

  这些强有力的工作举措,成功的让非遗系统性保护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项热点工作,成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重点工作,成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一项惠民工作,激发时代活力,激扬文化自信,积蓄起文旅强省的深厚底气。

  助力文旅融合提质增效

  保护,让非遗遍地开花;传承,让非遗百花齐放;弘扬,让非遗花繁果硕。2021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五批325个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甘肃省入围15项,与青海省并列西北五省(区)第一位。

  至此,全省已有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格萨(斯)尔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有8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公布四批累计493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全省已认定68名国家级、617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两批共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等15个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另外,全省各市(州)共公布218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市州级),认定3452名市(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县(区)共公布5396(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8299名县(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成了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此外,省文旅厅还组织实施了黄河流域(甘肃段)非遗资源调查,启动了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实地考察评估6个县(区)政府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由此可见,甘肃省非遗保护工作注重系统全面谋划,把握重点关键要素,着力挖潜力、增活力、补短板,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势互补传承精美传统文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陇东学院2021年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重要成果——新创红色题材皮影戏《陇原第一枪》于去年7月在兰州黄河剧院成功上演,皮影戏这一古老的中国戏曲表现形式,首次从陇东大塬的农家窑洞,登上了省会兰州的大舞台。

  该剧是陇东学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心打造的红色题材皮影戏,是全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陇东道情皮影传承基地实践剧目,是陇东学院《音乐与舞蹈学(皮影戏)》特色学科建设成果之一。该戏生动再现了1930年刘志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组织发动“太白起义”,发展壮大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故事。

  全剧分希望、播火、诓宴、夺枪、功捷5场,演出团队分为前台演唱组、乐队伴奏组、影人挑纤组、嘛簧帮唱组,演职人员中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县级代表性传承人近10人,加上陇东音乐学院学生共50人参与了演出。

  《陇原第一枪》在传承道情皮影文化的同时,也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为了增强观演效果,该剧把传统的影窗、影件进行比例放大,影人由传统的三签改为五签,高度由传统的约30厘米改为80厘米。唱腔设计和乐队伴奏也创新融入合唱性帮腔演唱,扩大乐队伴奏规模,增加了二胡、笙和打击乐的多声部配器,让听觉更为饱满。同时,舞美融入声、光、电等科技元素,增加了实景衬托设计。

  陇东学院音乐学院院长赵志学表示,陇东学院挖掘地方音乐,将道情皮影艺术带入大学课堂,希望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养成多元融合的音乐思维。学院通过开设道情皮影课程,实现学生和非遗文化传承人的优势互补,活态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唱响文旅惠民田园牧歌

  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回望2021,新年伊始,全省740个非遗年俗类系列视频参加首届“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借力云端游甘肃,相聚网络过大年;盛夏六月,26个非遗项目、1000余件非遗展品、1500件非遗工坊文创产品齐聚兰州老街,完美演绎“甘肃非遗嘉年华”;丰收九月,“如意甘肃·多彩非遗”全省非遗展演首次走进兰州音乐厅,近100名非遗传承人轮番亮绝技、展华彩,联袂奉献承载着泥土清香和匠心艺韵的非遗盛宴。

  此外,省文旅厅整合优秀非遗资源,精彩亮相上海“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云游非遗·影像展”、首届“‘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安徽黄山“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脉如流,绵延不绝。全省非遗保护领域深入践行非遗保护成果惠及大众、融入生活理念,展示非遗之美,传承文化之根,为实现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