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一网捞出2450公斤 消失的大黄鱼又回来了

发布时间:2022-01-17 18:02: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冬日的海边,寒风凛冽。

  然而,1月15日傍晚的浙江宁波象山石浦东门渔村三大队码头,却是欢腾的海洋:人头攒动,灯火将随波涌动的海水、岸上的建筑照得清清亮亮。当浙象渔31088船从海岸线缓缓驶来时,鞭炮轰天般炸响,等待的群众一下子围了上去。

  喜讯,早就通过手机从海上传到了岸上:这条船,创下了一个奇迹!

  船员杨天胜带着笑容走下了船,激动地讲述着。1月14日晚上8点多,他们在东海165海区作业。一次寻常的起网让船员们惊呆了,只见网里金灿灿一片,“咕咕咕”叫成一团。“入眼的基本都是大黄鱼。”大家兴奋地将鱼获拉上甲板。

  “一网啊,一网就这么多。”杨天胜的手划了一个很大的弧度,“这一网160箱,除了小部分鲳鱼、乌贼外,里面有2450公斤的野生大黄鱼,大部分都是1公斤重的,最大的有2公斤多。”

  那一边,船老大林海平被几个等候的买家团团围住。“给我点”“给我点”。按照现下的行情,算算账,总共卖了957万。林海平说,捕鱼28年,第一次捕到那么多那么大的野生黄鱼,“给父母和丈母娘留了两条”。

  这不仅是林海平28年来的第一次,也是整个东海的历史新高。在象山县水利和渔业局总工方跃的记忆里,一网捞出1000公斤以上的鱼,还是上个世纪的事情。

  “东海有传统的四大鱼,当年的辰光,我们都是船满满地回来的。可是捞着捞着,黄鱼、小黄鱼、墨鱼早早地就不见了,唯一剩下的带鱼也是少得可怜哦。”72岁的老渔民林永法看着眼前满舱的鱼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厚待大海,大海也就厚待你。痛定思痛,上个世纪70年代,象山渔民率先提出了休渔概念。”方跃说,1979年,浙江省在禁渔区线外实施群众渔业三个月伏季休渔制度。1995年,这项举措上升为全国性渔业资源保护制度。20多年来,这项制度一直毫不松懈地严格执行着。与此同时,象山船老大还联合发起了我国第一个以保护海洋为宗旨的“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小组,如今,志愿者已超万人。

  “当然,海洋生态修复,与政府投入也有很大关系。仅最近5年,有关部门就在象山港、南韭山、渔山列岛等海域增殖放流大黄鱼、黑鲷、曼氏无针乌贼等10多个渔业品种15.5亿单位,并在韭山列岛建成规模60万平方米的海洋碳汇试验区。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宁波沿海的幼鱼发生量一年高于一年。”方跃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

  “从小到大就没有看到过这么壮观的野生大黄鱼。”村民潘国聪挤进人群拍了好多照片。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7日 01版)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